(
课件网)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目录 壹 情境导入 贰 初读感知 叁 拓展延伸 肆 课堂小结 壹 情境导入 同学们,农历九月,中秋节过后,有一个关于老人的节日,你知道是哪个吗 重阳节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诗人王维因登高而引发出深沉的乡思,写得诚挚感人。 而有一位诗人,重阳节这一天行军他乡,他想起的是开在战火纷飞的故园里的菊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伟大的诗人和他的诗作《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他,出身显赫,祖上三宰相 他,五岁读书,九岁属文 他,文武双全,两度出塞 他,是唯一去过边塞的诗人 他,是大西北的旅游博主 岑参·真正的边塞诗人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文学创作方面,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 唐玄宗天宝公元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唐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 欲 登 高 去, 无 人 送 酒 来。 勉强。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译文: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 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化用陶渊明的典故。 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 行营军营 时间:重阳节 故乡 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 登高、赏菊、饮酒 重阳节 (登高节、菊花节、重九节、茱萸) 重阳节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 “强欲”不想过但又不得不过,勉强、无奈。 为什么勉强? 心态: 风俗: 过去有酒喝,如今是无人送酒来。 过去有菊赏,现在只能遥怜故园菊。 按照风俗应该登高,但物是人非,本该有的人(大将军)、黄花酒、故乡、全盛的时代都离开了,再过节回忆起从前会更加痛苦 遥 怜 故 园 菊, 应 傍 战 场 开。 可怜。 靠近。 译文: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赏析: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渲染了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第四句是想象之语,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遥 地理位置遥远 心理距离遥远 希望能亲自收复长安,立下战功,取得功名。 岑参在甘肃省,故乡长安在陕西省 故乡沦陷,落入敌手,沉重深切的思乡之情。 想象之景 故园菊意象: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生命的毁灭 生命的绽放 以菊花的灿烂美好衬托战场的血腥和残暴。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和平时期的重阳节 重阳之日,大家一起喝酒、赏菊、登高山,这与传统的习俗是一样的。 封将军治军威严,军威鼎盛,常让人感到一股肃杀之气。 承蒙您的恩惠,边关上没有战事,我们才得以把酒言欢、共醉共舞。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PK 两首诗的重阳节有什么不同? 过去有酒喝 过去有菊赏 因为过去是大唐盛世 大唐盛世,贵族们歌舞升平,文人们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