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10803

5.2《边城》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10-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88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边城,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
  • cover
《边城》教案 素养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沈从文及京派作家创作风格 2、梳理情节,分析并把握翠翠、爷爷等主要人物形象。 3、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语句,概括其特点和作用。 4、把握主旨,感受其中的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情美。 重难点 1.通过“端午”一个节日的三次描写把握小说主要情节 2.品读环境描写,了解边城习俗; 3.探究小说主旨。 情景导入 凤凰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凤凰古城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凤凰基本上是个以文章出名的地方,假如你很熟悉沈从文对故乡的描述,你去了一定失望;但是如果你不了解沈从文对故乡的描述,你根本不必去凤凰。 环节一:知人论世,初入文本 1.了解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作家群”发起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其小说大多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为一炉,展示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代表作《丈夫》《三三》《长河》等。 只身闯北京,去北大“蹭课”。20岁时,沈从文厌倦了“半匪半军”的生活,只身来到北京,想上大学。连新式标点都不懂,自然考不上,也上不起,只好在北大“蹭课”。而北大竟然也让这样的人“蹭”。一边苦读,一边写作。 ◎不懂标点符号,竟成著名作家。1924年沈从文在《晨报》副刊发表了一篇小说,初涉文坛。到1948年,出版小说、散文、文论等共70多本,是中国最多产的作家。 ◎只有小学文凭,却当大学教授。1928年,只有小学文凭的沈从文应聘上海中国公学讲师,竟受到校长胡适赏识,让他讲授“小说写作”和“新文学研究”。后来又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讲师,在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副教授、教授。 ◎两次诺贝尔奖提名,可惜擦肩而过。1988年,心脏病猝发逝世,享年86岁。如他晚去世半年,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文学常识·京派作家群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文学的重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朱光潜、林徽因等。 他们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倾向于自由主义,提倡纯文学,反对文学的政治化和商业化。崇尚自然,表现乡土是他们的共同倾向。具有古典化和抒情化的审美情趣。赞颂纯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3.写作背景 沈从文出生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已经形成。1911年,孙中山领导国民革命军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连年的征战,使青年时代的沈从文目睹了百姓生活的疾苦。 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回到阔别十余年的故乡。此时,这里已不是他一直想念的湘西了。社会的黑暗腐败,现代“文明”的精神污染,使湘西人古朴的人性发生了扭曲裂变,正在走向令人不寒而栗的方向。他深刻地感悟到:唤醒一个民族重新做人的意识,实现人与人关系的重造是必需的。他的这种感慨和对生命的感悟,构成了《边城》的情感基础和思想基础。 4.题目解说 边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