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11713

12《关雎》教学实录 初中语文八年级

日期:2025-01-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136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关雎,教学,实录,初中,语文,八年级
  • cover
《关雎》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 一、初读《关雎》 师:上课。 生(齐):老师好! 师:请坐。这节课,我们走进《诗经》。《关雎》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特殊的位置,它是我国最早的一本诗歌总集——— 生(齐):《诗经》。 师:《诗经》中的第一篇,注意,是第一篇。也就是说翻开中国诗歌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 生(齐):《关雎》。 师: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呢?先轻轻地自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开始自读。 (生轻读,师巡回查看)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第一个举手的同学,这个女同学。大家注意听,先听听她字音是不是读准了,开始。 生1(读《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师:你来说,她有没有什么字读错的呀? 生2:都没错呀。 师:还真得都没有读错。(有学生举手)你想说什么,这位同学? 生3:我听到有个字读错了,是“窈窕”,都读成第三声了。 师:哦,两个三声连读的时候要变调,第一个字要变成二声调,这个呀一般人还真不知道。好,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关雎”,预备读。 (生齐读《关雎》) 师:哎,三遍读了。现在同学们自己看一看。这首《关雎》在语言和语言形式上有什么特点?你能自己看出来吗?找到一个就举手。一个同学举手了,两个,三个……不着急,同桌之间说说。这首诗的语言形式,你都看出什么特点了?好,你来说。 生4:一直在反复地写“窈窕淑女”。 师:哎,大家注意,他说的一个词很关键,“反复”!这首诗有反复出现的句子。你找找看。 生4(读):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师:这三个句子结构相同,“窈窕淑女什么什么”在诗歌中反复出现。嗯,顺着他的思维,大家看看。还有哪些句子? 生5(读):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师:嗯,只换用了“流”“采”“芼”三个字,其他都在重复。那么这样的反复会带来怎样的效果?我们再从读中感受。我们就以“参差荇菜”三句为例,把这三句读好,预备起。 生(齐读):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师:再来一遍,体会一下。 生(齐读):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师:有什么感觉?这样的重复,读后会带来怎样的效果?“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老师范读)怎么样?你(生4)提出来的,你先说说。 生4:可能是在强调,要表达一种情感。 生(杂):感觉很好记。 师:嗯,韵味,便于咏唱。先不谈具体什么情感,但我们能感觉到这样一波波的反复好像是在表达一种情感,加强了抒情效果。这种回环往复,一咏三叹,仿佛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很大的回声场。这叫做——— 师:我们看看课后的“思考探究”一,有提示。这种结构形式,叫什么? 生(杂):重章叠句。 师(读“思考探究”一):《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也就是上下两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这也形成了《诗经》篇章结构和语言上的一大特色。被大家看出来了。还有没有?先直观性地去看看这首诗。好,那个男同学。 生6:用了起兴手法。 师:这是写法上的特点了,很不错。我们先直观性地看看《关雎》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还有什么特点?读读,很明显的。 生7:最后抒发情感。 师:嗯,读诗不着急,情感慢慢品。再看看? 生(杂):都是四个字。 师:哎,这个最是形式了。所以先不要把问题想深,我们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