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与乡村———七上地理人教版(2024)假期预习练 【基础知识预习】 1.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1)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乡村和城镇。 (2)城镇与乡村的差异:生产和生活方式、建筑、道路交通、自然环境等。 ①城镇与乡村的差异 乡村 城镇 人口 较少 相对较多 生产活动 耕种、放牧、捕鱼等 工业、服务业等 建筑密度 比较小 比较大 服务设施 较少 齐全 交通 狭窄、道路较少 交通发达 ②乡村发展为城镇具备的自然条件 2.城镇和乡村的变化 (1)城镇的发展:随着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区边界向外扩张,甚至“吞并”周边的乡村,有的城市在老城之外发展了现代化的新城。一般来说,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建筑层数趋于增多,配套的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交通道路网更加密集。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和生态理念的加强,建设更多的绿地和休闲场所成为城镇发展的趋势。 (2)乡村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在农业生产中,电力、水力逐渐替代了人力、畜力,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城镇更加接近。乡村景观明显改变。同时,有些偏远的乡村,劳动力外迁,人口减少,甚至村落消失。 (3)保护特色城乡景观 为了保护特色城乡景观,处理好发展与特色城乡景观保护的关系,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我国的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自然环境与传统民居 (1)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典型民居 当地自然环境特征 民居的建筑特点 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的冰屋 气候严寒 用冰块构成的小屋,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 西亚地区的村庄 高温干燥 厚墙小窗,隔热防沙效果好 东南亚的高脚屋 炎热多雨 屋顶坡度大,双层木楼或者竹楼,上层住人 (2)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形态的影响 ①降水 Ⅰ.降水量和降雪量大的地区,房屋屋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排水和减少屋顶积雪。 Ⅱ.降水少的地区,屋顶较平缓,多为平顶屋。 ②气温和光照 Ⅰ.气温较寒冷的地区,如我国北方地区,为了满足保温防寒的需要,建筑物墙壁较厚,其中南窗较大,以便接受更多的阳光。 Ⅱ.气温高且较潮湿的地区,如我国南方地区,一般墙壁较薄,门窗较大,利于通风散热。 ③风也是影响建筑物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防风是房屋的一大功能,尤其是在台风肆虐的地区,如我国台湾省兰屿岛的“地下屋”。 【巩固训练】 1.下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安徽省的是( ) A.平遥古城 B.丽江古城 C.皖南古村落 D.八达岭长城 “陕西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买,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读图,据此完成2~5小题。 2.当地居民形成“面条似腰带”的饮食习惯是由于当地主要种植( ) A.苹果 B.小麦 C.水稻 D.高粱 3.“房子半边盖”是指陕西传统民居“半边房”。“半边房”墙面用黄土垒成,房顶盖瓦,对于这种做法,描述有误的是( ) A.土墙具有隔热、保暖功能 B.就地取材,降低建设成本 C.瓦片坚固耐用,透气性好 D.黄土疏松,便于通风防潮 4.下列说法,属于“帕帕不装头上戴”的原因的是( ) A.与当地宗教习惯有关 B.降水较多,可以遮雨 C.冬春季节,风沙较大 D.气候炎热,方便擦汗 农耕文化是在进行长期农业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古村落是培育农耕文化的根源和基因。图示意山西省农耕型古村落分布,据此完成5~7小题。 5.图中古村落主要分布在( ) A.山脉沿线 B.河流沿岸 C.山西北部 D.省界附近 6.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对古村落应该( ) A.任其荒废 B.随意开发 C.推倒重建 D.保护研究 7.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