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13310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疫病知识整理教学参考

日期:2024-11-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222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类,历史上,重大,疫病,知识,整理
  • cover
热点来了·历史上的重大疫病知识整理 古代的灾疫是怎样的?历史上爆发过哪些大规模的疫情?古代疫情防治对现代疫情防治有何借鉴和参考意义? 一、疫病概况 (一)古代中国 疫病,即现代医学所说的流行病,指的是具有高传染性的疾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日:“疫者,民皆病也。”疫病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一般泛称为疫、疠、疫疠、瘟、瘟(温)疫、温病、伤寒、时气等,其中以“疫”最为常见。在历史上中国是大疫频繁发生的国家,3000 多年大疫史上有两个活跃期(2-3世纪、16- 19世纪),且有愈后愈多之势,从百年一遇,到数十年一遇、数年一遇;东部多,西部少,以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最甚;存在着灾害链,有旱疫、涝疫、饥疫等10多种灾害链。 1、中国疫灾的规律: 第一,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度,在公元前770到公元1911年间,疫灾频度为25%,平均每4年中就有-年发生过疫灾。 第二,中国疫灾的时间分布不均衡,3- 6世纪的魏晋南北朝、14- 19世纪的明清时期是中国两个疫灾高峰期。疫灾频度的变化与社会的治乱变化相关,大体而言,疫灾相对稀少的时期也是社会相对稳定、国力相对强盛的时期,反之则反之。 第三,中国疫灾频度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较小的周期蠱加形成较大的周期。在世纪和千年时间尺度上,疫灾频度与气候的寒冷程度成正相关,寒冷期疫灾频繁,温暖期疫灾稀少,气候越寒冷,疫灾越频繁,寒冷期越长,疫灾频繁期也越长,30000 年来,中国气候的趋干趋冷,也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中国疫灾日趋频繁的长期变迁趋势。 第四,中国疫灾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城市重于乡村,都城重于一般城市,人口稠密地区重于人口稀少地区,自然疫源地区重于非疫源地地区,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重于自然灾害少发地区。 第五,区域开发过程和人地关系演变对疫灾分布变迁起着重大影响,3000 年来中国疫灾区域有从黄河中下游向外逐渐扩展趋势,疫灾重心有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迁移的趋势。 2、中国疫灾的影响: 第一,疫疾最为直接的灾难是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在和平年代,一般性瘟疫对疫区造成的人口损失率多在2%以下,较为严重的可能达到2%一3%。特别严重的瘟疫,比如霍乱这类烈性传染病在个别较小社区中,导致的死亡率虽可达15%左右,不过在-一个较大范围内,比如乡、县等,则一次瘟疫所损失的人口很难达到5%,即使连续两年或以上发生疫情,也一般不会超过 10%。在战争时期,比例会高一些,但超过20%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第二,瘟疫与战争的关系。瘟疫流行给国计民生带来损失,人民的生命财产深受其害,甚至影响战争的胜负。反之,战争也带来瘟疫的蔓延和流行。历史上记录与战争有关的疫病流行有80起,占疫病流行总数的11%,反映了历史上的部分情况。瘟疫流行对战争影响有以下四种情况:疫病流行而导致战争失败或罢兵;疾疫流行兵员大减,影响战争进程;军队远征,异地传播疾病,难民流动,扩大疾病传播范围,使战乱灾难更加严重;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进行细菌战争。如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兵败赤壁,以致造成三分天下,三国鼎立之局面。曹操为何兵败于赤壁呢 在众多的解释中,有一种重要的观点,即认为是曹军发生大疫所致。曹军兵败赤壁的原因是众多的,但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这场大疫极大程度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次在赤壁之战时曹军中发生的疾疫,是中国当时流行的十分可怕、凶猛的传染病中的一次局限性流行,它直接导致了曹军战争的失利。 第三,疫病的流行还可能会导致王朝的更替。明末农民起义期间,军队的征战不断将疫情沿途传播,形成明末鼠疫扩散的动力之一。明王朝是在灾荒、民变、鼠疫和清兵的联合作用下灭亡的。 第四,古代疫病的出现,还影响了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从汉末到魏晋,是道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