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数射线做加、减法 教学内容: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P33。 教学目标: 1、借助数射线认知经验,能够根据具体的图意列出相应加减法算式,进一步在数射线上建构加减法运算的意义。 2、通过观察、比较等体会数射线上加、减法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关系。 3、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在交流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看数射线做加减法。 教学难点:体会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希沃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引入 1.出示情境:播放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视频。 2.观察图片:比较小胖和小亚的跳远结果。 3.出示课题:数射线还可以用来做加法、减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本领:《看数射线做加、减法》。 二、看图计算 理解算法 探究一:在数射线上做加法 (一)初步理解在数射线上做加法,能看懂过程。 1.提出问题:小胖是怎么跳的? 2.数形结合:利用希沃白板摆一摆,说一说在数射线上跳的过程。 (二)进一步理解在数射线上做加法,能用算式表示过程。 1.列式表达:用一个算式表示小胖跳的过程。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加法?两个加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和又表示什么? 3.跟进练习:用一个算式表示小胖跳的过程。 (三)建立运算模型,感悟向右跳做加法。 1.观察发现:仔细观察小胖3次跳远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向右跳做加法,第一个加数表示起点,第二个加数表示跳的格数,向右跳几格就加几,和表示跳的终点。 3.跟进练习:利用数射线计算。 4.教师小结:看来,借助数射线,我们还能计算更大数的加法,数射线真是大有用处! 探究二:在数射线上做减法 1.学生活动:用算式表示小胖跳的过程。 2.观察比较:仔细观察,两次跳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教师小结:被减数表示起点,减数表示跳的格数,向左跳几格就减几,差表示跳到的终点。 4.跟进练习:判断10-4=6对应的数射线。 探究三、辨析比较 深化理解 1.学生活动:利用数射线计算7-2,7+2。 2.提出问题:这两次在数射线上跳一样吗? 3.教师小结:虽然跳的起点和格数相同,但跳的方向不同,它们的终点一定不同。 4.归纳总结:通过这两题的比较和刚才的学习,看数射线做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5.教师总结:在数射线上跳,有时做加法,有时做减法,但都有起点和终点。向右跳,数变大,做加法;向左跳,数变小,做减法。两种运算的方向正好相反。小朋友们在完成时一定要看清楚、想明白。 三、拓展练习 巩固新知 1.数形结合:4+4-3,在数射线上怎么跳?最终跳到了哪里? 四、课堂总结 德育渗透 五、板书设计: 看数射线做加、减法 3 + 4 = 7 7 - 4 = 3 +格数 -格数 起点 终点 终点 起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