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216339

17 爬天都峰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335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爬天,教学设计
  • cover
17 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认识“级、链”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颤、———等10个字,会写“假日、鲫鱼、年纪”等10个词。 2.能借助《作业本》中的思维导图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并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登顶后”的顺序将“爬天都峰”这件事说清楚。 3.在品读关键词句、符号语言的过程中,了解可以抓住所见、所想、所说、所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尝试小练笔。 【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 回顾揭题 1.情境导入:同学们,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果把这一件件事清楚地记录下来,编成一本属于我们自己的小册子———生活万花筒,那一定特别有意义。我们就带着这个任务开启这一单元的学习吧! 2.读篇章页:读读单元篇章页,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习作单元。 预设2:语文要素。看看这个习作单元有什么要求? 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②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先走进《爬天都峰》,看看课文是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板书:写清楚)齐读课题。 板块二:借作业本 理清脉络 1.检查预习:一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知道了她们去爬天都峰。 引读:是的,课文就是讲了———假期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2.联结生活:那你们有爬山的经历吗?谁来分享一下。 3.过渡:你们爬山的经历可真丰富,那作者在爬山的过程中,又经历了什么?让我们赶紧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爬天都峰”都写了什么? 学习提示: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爬天都峰”都写了什么? 交流:爸爸带我爬天都峰,山太高了,我不敢爬。后来,我和偶遇的老爷爷一起爬天都峰。登顶后,我和爷爷在鲫鱼背前照相留念、相互感谢。 (2)梳理:聊着聊着,我们就发现课文写了这三个部分。根据这三个部分,《作业本》上的思维导图肯定难不倒你们,和同桌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发现:看看这张图,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是的,作者就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登顶后的顺序来写“爬天都峰”这件事。看来,要把事情写清楚,首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板贴:爬山前、爬山中、登顶后、按一定顺序) 关联: 我们以前也学过这样的方法哦! 二下《雷雨》就是写了我看到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我们刚学过不久的《观潮》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 启发:刚才,你们都聊了自己的爬山经历,如果现在让你们按一定的顺序再来说说,你会怎么说呢? 小结:了不起,你们都按一定的顺序把自己的爬山经历说清楚了。 板块三:小组合作 发现奥秘 1.过渡:除了按一定的顺序,课文又用了什么办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 小组合作: 默读2-7自然段,思考:“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1)反馈:先写我看到天都峰那么高,内心很害怕;再写我遇到了一位老爷爷,我们之间的对话;最后写我们是如何爬的。 梳理:通过同学们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作者在写爬山的时候,写了自己的所见、(所想)、所说、所做,让爬山过程写得更清楚!(板贴:所见、【所想】、所说、所做) 2.扶学“所见”“所想” (1)朗读:先走进“所见”看看,读读第二自然段,“我”都见到了什么? (2)指名读,正音:“链”“颤”。 (3)交流:见到峰顶很高,在云彩上面;见到了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4)联读:“天都峰”图文资料。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那文中的作者呢? 预设:从 ①语气词;②我爬得上去吗?②真叫人发颤! 等感受到作者的害怕。 (5)联结:你有发颤的经历吗?带着这种经历再去读读这段话。(指名、师生读) (6)小结:你看,作者就是抓住所见,写所想,写清楚了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