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19620

【核心素养目标】7.2.4人的性别遗传 教案初中生物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11-2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16883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核心,素养,目标,7.2.4,人的,性别
  • cover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学校名称 执教老师 涉及学科 生物学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时数 1 一、案例设计背景与目的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 年)》提出“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教育 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城乡社区、进家庭” “到 2030 年,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得到深入贯彻落实”。 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中,对于本节内容有以下要求和建议: 为推进男女平等国策的宣传教育,为达成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结合调查了解的学生生活经历,以学生情景剧的形式设计生活情境,抛出三个问题“什么是性染色体?” “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 “为什么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希望学生通过本案例能够解释性别遗传的规律,形成男女平等的 态度责任。 二、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习是通过信息加工活动建构对客体的解释,首先,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其次,重视情境的作用,特别是真实情境的作用;再次,提倡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强调协作学习,交互学习。 在本作品中,围绕问题情境展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丰富的活动体验进行探究学习,在此基础上交流解释,构建解释。 引导学生构建解释的过程借助了科学解释的两个模型,其中 D-N 模型(Deductive-Nomological model 即演绎-规律模型)由 Hempel 提出,是目前影响力最大的科学解释模型,强调概念、原理和规律的重要性;而 CER 框架(Claim-Evidence-Reasoning)在科学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应用广泛,强调证据的重要性。学生在解释的过程建构知识,深化理解,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落实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的培养。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 在本作品中,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查阅分析资料和模拟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后,又通过构建解释,尝试将所学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中紧扣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其中在模拟实验中,也是遵循探究性学习的原则 和方法展开,学生进行实验,统计分析数据之后,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果,突出了学生的实践性,尝试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 三、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主要包括“性染色体”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这两部分内容。本节主要承接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和“基因在亲子代 间的传递”这两节的内容,也为学习“生物的变异”奠定基础,在本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学科核心素养分类)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的性别是性染色体的组成决定教学难点:生殖过程中性染色体的变化 六、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教学环境、工具及资源准备(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 教师准备 PPT 和 EXCEL,设置相关课堂活动(畅言智慧课堂)、学习单。 实验准备:黑白棋子、信封小组式圆桌矩阵,学生人手一台平板。 八、教学活动设计(一个或多个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资源设计意图 一、导入 1.情境创设:借助“爷爷的困惑”抛出这节课的问题。 2.复习导入:复习染色体的概念和遗传的规律。 教师明确任务,向爷爷解释性别决定,回答 1. 什么是性染色体?2.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性染色体与性别遗传有什么关系)3.为什么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引导 学生复习旧知。 学生出演情景剧:“爷爷的困惑”。简介:爷爷责怪小婶生女儿,认为是女方的过错,孙子与爷爷进行解释,但爷爷不能理解,提出三个问题。 利用PPT 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