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224579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4-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103070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6课,戊戌变法,课件,教学设计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戊戌变法 课标要求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比较分析理性说明社会各界对于戊戌变法的不同反映,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通过讨论探索变法法令内容在政治方面的局限性和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法分析 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面对中华民族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自做了哪些事呢 一、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的背景 材料一: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在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则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材料二: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们要求变法,改革社会现状。 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教师讲述: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由来。《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这一危机深深地刺激了国人的觉醒,激起了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追求独立自强的激情与呼号,变法呼之欲出。2.公车上书(1)解释什么叫“公车上书”。公车: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参加考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2)出示公车上书的时间、人物、内容和影响(3)出示康有为、梁启超的图片并介绍其人物。 二、办学会,创报刊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解决下列问题:公车上书后百日维新前,康有为和梁启超有哪些主要的维新活动?(创办《万国公报》宣传变法,组织政治团体“强国会”,上书光绪帝等)思考: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观点: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三、百日维新 学生回答:德国强占胶州湾。教师强调: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为了“不甘作亡国之君”,光绪帝决心变法,以自强。阅读教材,请同学们列表总结变法的内容,并以小组的为单位,分析各个内容的影响?学生回答:小组形式回答。(答案略)教师总结: 内容 影响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刷新吏治,使官民参与政权的积极性提高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有利于国家财政的制度化建设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有利于思想的解放及西方思想的传入裁减绿营,训练形式军队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事素质 4.教师过渡:实施变法的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但变法没能像维新派所期望的那样长期实行下去,不久变法失败了。 5.教师讲述: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6.教师展示:图片《谭嗣同殉难图》《谭嗣同史实》 提问: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教师归纳:学习他为民族大业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7.教师强调: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请同学们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