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24686

2.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生物学苏教版(2019)必修二 课时练习(有解析)

日期:2025-04-19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9540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练习,课时,必修,2.1DNA,2019,苏教版
  • cover
2.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苏教版(2019)必修二 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 A.蛋白质 B.DNA C.多糖 D.脂质 2.用35S或32P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进行搅拌、离心,放射性物质分别主要分布在( ) A.上清液和上清液 B.沉淀物和沉淀物 C.上清液和沉淀物 D.沉淀物和上清液 3.烟草花叶病毒(TMV)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将TMV变种X的蛋白质外壳和变种Y的核酸组成新病毒,感染烟草后可以得到大量病毒,这些病毒为( ) A.变种Y B.变种X蛋白质外壳包裹变种Y核酸的病毒 C.变种X D.变种Y蛋白质外壳包裹变种X核酸的病毒 4.为探究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科学家进行的部分实验如图所示,甲、乙代表相应的培养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控制利用了“加法原理” B.实验时,培养皿中培养基的成分不完全相同 C.甲、乙两个培养皿中的菌落类型分别为2种和1种 D.分别给小鼠注射两个培养皿中的细菌,小鼠均死亡 5.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T2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可以在肺炎链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艾滋病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6.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培养后,检测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 ) A.1 B.1和2 C.2、3和4 D.1、2、3和4 7.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部分实验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图中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可能是32P B.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合成子代噬菌体 C.若用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均含有14C D.子代噬菌体中能检测到放射性,是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有力证据 8.格里菲思通过实验证明,S型肺炎链球菌存在某种“转化因子”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人为研究“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开展了两组相关实验,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①酶处理环节甲组用蛋白酶处理,乙组用DNA酶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酶处理体现了自变量控制的“加法原理” B.②培养基中R型菌的数量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R型菌染色体接受S型菌DNA后转变为S型菌 D.甲乙两组③培养基中分别仅测得R型菌和S型菌 9.某同学在制作和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发现装片中细胞相互重叠。导致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A.漂洗后未经染色 B.显微镜放大倍数过低 C.染色前未经解离或解离时间过短 D.取离根尖5—7mm区段用于制片 10.实验1: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实验2:将S型细菌的DNA用DNA酶处理后所得物质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1与实验2形成对照 B.实验2的培养基上有R型和S型细菌生长 C.实验1、2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实验1的培养基上仅有S型细菌生长 11.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运用多种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格里菲斯通过实验推断出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使用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 D.肺炎链球菌和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都具有细胞结构简单的优点 12.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R型菌转化成S型菌在体内和体外培养基中均能实现 B.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死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