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光的色散 1.物理观念: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初步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 (2)知道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3)了解物体的颜色。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白光的色散。 难点:探究物体的颜色。 趣味导入 【教师活动】五光十色的图片展示自然风光和熟悉的事物。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感受美景、增加对生活的精神追求。 【教师提问】在这五光十色的世界里,同学们认为你见过的最为色彩斑斓的美丽景色是什么? 【学生回答】彩虹。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吗?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对彩虹的认识,补充说明。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光的色散,学习后我们就会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这个彩色的世界。 任务一 研究光的色散 【师生活动】实验器材:三棱镜模拟水珠(太阳光不强烈情况下),投影仪灯光模拟太阳光,白纸模拟光屏。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白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白光不是单色光。 【教师补充总结】我们把这种在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称为复色光。不分解的光称为单色光。 【学生活动】大致画出白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路图。 【教师提问】根据光路图提问,为什么太阳光会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本质是什么? 【教师活动】分别用三种颜色的光(红绿蓝)从相同位置进入三棱镜,确定光的路径用三种颜色的线条标记,像学生展示,让学生自己得出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色光的偏折能力不同。 【教师提问】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的七彩光再通过一个三棱镜后会怎么样呢? 【学生活动】组内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根据光路可逆原则,知道多种单色光可以复合。 任务二 色光的混合 【学生活动】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七种颜色的光复合后会成为白光,那么是不是单色光混合成白色光必须要7种单色光呢? 【师生活动】做光的三原色的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通过实验得出,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教师提问】既然三原色也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颜色,那么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电视机配制了几种颜色? 【学生活动】学生组内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使用显像管的电视机、电脑等彩色显示屏幕上艳丽的画面,就是由三原色混合而成的。 任务三 物体的颜色 【教师活动】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又是怎样显现这些颜色的呢? 这些美丽的花朵是什么颜色?这说明什么颜色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那么其他颜色的光哪去了? 【学生活动】组内思考、充分讨论。 【教师活动】关上窗帘,用红光照射、蓝光照射、绿光照射,发现物体颜色暗淡甚至不能展现绿色。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决定。反射什么光,物体就呈什么色。 【教师提问】透明的物体的颜色又是由什么因素决定呢?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颜色决定。物体透过什么光,就呈什么色。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了色散现象,知道了色光的三原色,了解了物体的颜色。 第四节 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不同颜色的光,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 2.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物体的颜色 课后反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