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30536

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表格式教学设计及反思

日期:2025-11-0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152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学设计,格式,比较,上册,师大,一年级
  • cover
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比较》是西师大版2024年新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0~9 的认识》单元中的课文。教材通过生动的情境图和具体的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得出比较的方法。例如,通过小兔子和胡萝卜的数量比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同样多”“多”“少” 的概念;通过铅笔的长短比较,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数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和长短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建立比较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数学中的大小比较、数量关系等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和长短。 2、学会用 “同样多”“多”“少”“长”“短” 等词语来描述比较的结果。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经历比较物体多少、大小和长短的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 5、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6、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7、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比较物体多少、大小和长短的方法。 2、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比较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他们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但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在学习《比较》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 0 到 9 这十个数字,对一些简单的物体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和长短等概念,学生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具体的实物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五、教学策略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比较的方法。 2、通过实物展示、图片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兔子和胡萝卜的图片、铅笔、绳子等实物。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一段小兔子在草地上玩耍的视频,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 教师接着出示小兔子和胡萝卜的图片,提问:“小兔子们最喜欢吃胡萝卜了,这里有几只小兔子?有几根胡萝卜呢?” 通过播放视频和出示图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比较活动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比较多少 1. 引导学生观察小兔子和胡萝卜的数量,提问:“小兔子和胡萝卜的数量一样多吗?” 2. 让学生数一数小兔子和胡萝卜的数量,得出小兔子有 4 只,胡萝卜也有 4 根,从而得出小兔子和胡萝卜的数量同样多。 3. 教师再次出示不同数量的小兔子和胡萝卜图片,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多少。 4. 引导学生用 “同样多”“多”“少” 等词语来描述比较的结果。 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数等活动,比较物体的多少,初步建立比较的概念,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 三、实践操作,比较大小 1.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球,提问:“这两个球哪个大?哪个小?” 2.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个球的大小,然后用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习用品,如橡皮、铅笔等,比较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