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33894

10.《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353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 cover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风的形成》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与热》单元的第5课时,总第10课。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风”为线索,通过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风的形成原因,从而将实验中风的成因与自然界风的形成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明白风的形成是由于自然界空气的冷热温度不同造成的空气流动形成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让学生解答关于风的谜语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准备大饮料瓶、蜡烛、蚊香等,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寻找生活中有关风的现象并想办法制造风,通过模拟实验让生切实感受到风的形成与冷热空气之间的关系。再由此及彼,理解自然界风的成因,并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生活中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在经历模拟实验和讨论活动后,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好奇心,探究海边的特殊现象———海陆风的形成原因。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思维导航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于空气已经有较多的认识,能够知道空气的基本性质,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并且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对于风学生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冷热空气造成的空气流动没有系统性的认识,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热空气可以上升”这一空气的重要性质,也给本课探究风的成因打下了基础。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从而对自然界风的成因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风是由于冷热温度造成的空气流动形成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在小组讨论的前提下根据猜想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风的成因。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风的形成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自然界风的形成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利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风对于人类生活及自然环境的两面性。 【教学重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风的成因,知道自然界风的成因,理解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两面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大饮料瓶、蜡烛、蚊香、记录单。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PPT 2 出示]风吹树叶图片,并利用谜语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谜底。 2.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板书课题:风的形成。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那里有风? 1.[PPT 3 出示]生活中与风有关的图片。 2. [PPT 4 出示]小组讨论生活中哪里有风。 3. [PPT 5 出示]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法制造风,并上台演示,观察并思考形成风的条件。 4.总结风的形成的基本条件:空气流动。 活动二:模拟实验探究风的成因。 1.[PPT 6 出示]小组讨论,猜想风的形成原因,并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风的形成模拟实验。 2.[PPT 7 出示]找代表汇报本组实验方案,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总结,完善模拟风的形成实验方案。 开展实验,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根据实验事实推广自然界风的成因的猜测。 4.[PPT 8出示]视频播放自然界风的形成过程。 5.[PPT 9 出示]教师进一步明确自然界风的成因: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空气不停地流动,就形成了风。 活动三: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1.[PPT 10、11出示]自然界与风有关的图片(风力发电,帆船运动员利用风的力量鼓动帆船前行,一家人一起放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