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牛顿第一定律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某个地方. 这种认识一直延续了 两千多年!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前384-前322)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伽利略 (Galileo,1564-1642) 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可靠的实验+合理的外推 理想实验的魅力 伽利略 (Galileo,1564-1642) 一个不受外界任何影响的运动着的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一个静止的不受外界影响的物体,将保持静止. 笛卡儿 (Descartes,1596-1650)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 (Newton,1643-1727)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物体总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视频1固体具有惯性, 视频2气体具有惯性, 视频3液体具有惯性, (慢放) 一切物体均有惯性,大到天体,小到身边的一花一木。 同等条件下,满载的货车比空载时更难停下来,这说明惯性与质量有关。 惯性与质量 质量大,惯性大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由于惯性的作用”。 惯性与质量 惯性的利用 惯性的危害!!! 一、历史的回顾: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理想实验) →笛卡儿→牛顿 二、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惯性与质量:质量大,惯性大 课堂小结 一、基础性作业: 观察身边的惯性现象,并用所学的知识对其解释。 二、拓展性作业。 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也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思考如何才能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并尝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课后作业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