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40134

3.1 核酸是遗传物质 课件(共27张PPT)浙科版(2019)必修二

日期:2025-04-20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105699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核酸,遗传物质,课件,27张,PPT,科版
  • cover
(课件网) 科学探索的脚步:解读生命的秘密 1866年,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909年,丹麦约翰逊提出“基因”代替“遗传因子”) 1891年,德国亨金描述了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减数分裂全过程 1902年,美国萨顿提出了一个假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1910年,美国摩尔根的果蝇实验证实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基因在染色体上 那么基因到底是什么物质?DNA和蛋白质在生物性状遗传的过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它们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染色体的化学组成 染色体 DNA 蛋白质 RNA(少) 组蛋白 非组蛋白 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这个问题曾引起生物学界激烈的争论。 你认为遗传物质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1.具有多样性,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2.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能够稳定存在。 小资料 由于当时对蛋白质结构的分析和了解比较深入,氨基酸的不同排列顺序将产生不同的蛋白质;而对DNA分子结构还没有清晰的了解,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35S标记的噬菌体 32P标记的噬菌体 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实验材料:肺炎链球菌 任务1.阅读课本,列表比较光滑型和粗糙型两种肺炎链球菌菌株 S型菌与R型菌的比较 S型菌 R型菌 菌落 . . 菌体 多糖类的荚膜 无多糖类荚膜 毒性 毒性,是人类肺炎和 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 无毒 光滑 粗糙 有 有 格里菲斯的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现象 思考: 为什么第四组实验中小鼠会死亡?说出你的想法。 致死小鼠的血液中分离出活的S型菌,你认为可以说明什么? 需要继续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结论:在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一定有一种物质能把某些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这种物质就是“转化因子”。 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讨论:设想我们就处于那个年代,我们如何证明“转化因子”到底是S型细菌的何种物质呢?请说出你的思路。 关键思路:把S型菌中各种化合物分开,单独观察各自的作用 S型细菌的DNA掺入到R型细菌中,能够引起稳定的遗传变异。 现象: 结论: 艾弗里的离体细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现象 DNA就是“转化因子”,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特别说明] DNA不仅可以引起细菌的转化,而且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 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艾弗里的离体转化实验表明: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DNA就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格里菲斯的活体转化实验表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典例2]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死亡、存活、死亡、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B [拓展延伸] 关于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几点说明 (1)能证明转化因子可耐受高温。 加热后,转化因子仍具有转化能力,可以证明转化因子可耐受高温,但由于未进行物质分离研究,因此不能确定转化因子的具体类型。 (2)并非所有的R型菌都能被转化。 由于转化受到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菌都能被转化成S型菌,只是小部分R型菌被转化成S型菌。 (3)不能简单认为S型菌的DNA使小鼠死亡 S型菌与R型菌混合培养时,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体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