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共46条。 如何维持亲子代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相对稳定? 染色体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第二章第一节 有性生殖过程 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 有丝分裂 何为一套染色体? 人的染色体特点 染色体组型: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一套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 染色体 染色体 真核生物 Who 遗传物质的载体 (主要含DNA和蛋白质) 有利于分裂 细胞分裂 细胞中 What Why 染色质超螺旋 How When Where 染色体的类型 分类依据:着丝粒的位置 中间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在中间,两臂等长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在一侧,一臂长,一臂短 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一端 染色体组 人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其中包含了该种生物的一整套遗传物质。特点:一个染色体组中每一条都不同。 减数分裂 5W1H Who What Why How When Where 减数分裂 5W1H 有性生殖个体 Who 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 与受精作用一起保持亲子代数目和形态的稳定 产生配子时 性腺 (睾丸or卵巢) What Why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How When Where 每种生物的染色体形态与数目相对恒定 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有丝分裂 有性生殖亲代和子代染色体数目恒定→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通过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基础训练 P13 睾丸 卵巢 有性 1 2 减半 受精作用 DNA和蛋白质 C 基础训练 P13 B 8 有丝 减数 受精作用 n=4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共46条。 如何维持亲子代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相对稳定? 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后分离 母系染色体 父系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 着丝粒 同源染色体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以2n=4的生物为例 减数分裂产生只含有一半染色体的精细胞或卵细胞 减数分裂分为第一次分裂(MⅠ)和第二次分裂(MⅡ) 间期:染色体复制 前期Ⅰ: 中期Ⅰ: 后期Ⅰ: 末期Ⅰ: 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 有交叉互换现象。 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减半 减数分裂产生只含有一半染色体的精细胞或卵细胞 减数分裂分为第一次分裂(MⅠ)和第二次分裂(MⅡ) 间期→前期Ⅰ →中期Ⅰ →后期Ⅰ →末期Ⅰ → 前期Ⅱ: 中期Ⅱ: 后期Ⅱ: 末期Ⅱ: 特点:一个染色体仍有2条染色单体 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 着丝粒分裂 细胞一分为二,共形成4个子细胞 基础训练 P14 B B B 交叉互换 前期Ⅰ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交换。 注意:因为互换而交叉 后期Ⅰ 或 中期Ⅰ 基础训练 P14 A C B 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 1.用橡皮泥制作2条蓝色和2条红色的染色单体,每条长5cm;再制作2条蓝色和2条红色的染色单体,每条长8cm。 2.把颜色和长短一样的两条染色单体并排放在一起,中部用一根铁丝把它们扎起来,代表减数分裂开始时已复制完成的一条染色体,铁丝代表着丝粒。 3.在白纸上画出一个足够大的纺锤体。让两条5cm长的染色体配对,让两条8cm长的染色体也配对,并放在赤道面上。 思考:分别模拟哪个时期?或什么行为? 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 1.用橡皮泥制作2条蓝色和2条红色的染色单体,每条长5cm;再制作2条蓝色和2条红色的染色单体,每条长8cm。 2.把颜色和长短一样的两条染色单体并排放在一起,中部用一根铁丝把它们扎起来,代表减数分裂开始时已复制完成的一条染色体,铁丝代表着丝粒。 3.在白纸上画出一个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