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241278

第7课 百家争鸣课件(共22张PPT+视频)

日期:2024-09-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457061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7课,百家争鸣,课件,22张,PPT+,视频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 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7课 百家争鸣 导入新课 一 百家争鸣之因 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这样一场世纪大辩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思想繁荣的局面呢 春秋时期郑国九鼎八簋 铁农具 春秋时期青铜牺尊 周代列鼎列簋制度一览表 一 百家争鸣之因 1.经济发展 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动荡 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 百家争鸣的背景 二 百家争鸣之渊———老子与孔子 (一)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 (1)少年阶段:“入太庙,每事必问”“志于学”。 (2)青年阶段:兴办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3)中年阶段:政治家孔子:从政—周游列国。 (4)晚年阶段:教育家孔子———从事教育,整理文化典籍。 二 百家争鸣之渊———老子与孔子 (一)孔子和儒家学说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周游列国宣扬的核心思想:“仁”。 孔子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仁”,就可以达到一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社会了。 二 百家争鸣之渊———老子与孔子 (一)孔子和儒家学说 材料一: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 材料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孔子的政治理念: 反对苛政,以德治国。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感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真心实意归服之心。 二 百家争鸣之渊———老子与孔子 (一)孔子和儒家学说 贵族子弟:孟懿子 司马耕 贫穷卑微:颜回 闵子骞 子路 家境富裕:子贡 冉有 天资聪颖:颜回 子游 子夏 相对愚钝:曾参 子路 学生来源众多,贫富贵贱皆有,体现孔子 “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打破了贵族垄断教 育的局面。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民间”, 是“仁”在教育上的体现。 清《孔子世家图册》 二 百家争鸣之渊———老子与孔子 (一)孔子和儒家学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论语>十二章》节选 二 百家争鸣之渊———老子与孔子 (一)孔子和儒家学说 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局部) 二 百家争鸣之渊———老子与孔子 (二)老子和《道德经》 1.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被道教尊奉为祖师(太上老君); 做过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典籍,学识渊博。 2.道教与道家 区别:《道德经》被道教奉为经典。但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而道家是思想文化的派别,道家的教义是对老子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 百家争鸣之渊———老子与孔子 (二)老子和《道德经》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一”表示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一种混沌未分的状态;“二”表示天地或阴阳的生成;“三”则表示阴阳交合的状态。经过这三个阶段,最终形成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这一思想体现了老子对于宇宙和人类社会起源和演变的哲学思考,强调了万物皆由“道”所 生,并统一于“道”的观点。 二 百家争鸣之渊———老子与孔子 (二)老子和《道德经》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材料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政治主张 结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福与祸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 二 百家争鸣之渊———老子与孔子 (二)老子和《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