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九年级模拟题一 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 ) 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材料表明孔子的基本治国主张是( ) A.“为政以德” B.“仁者爱人” C.“克己复礼” D.“天人感应”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此时,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他们之间相互批驳又相互影响,这一思想繁荣的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由此可以看出( ) A.社会变革推动思想繁荣 B.百家争鸣推动社会进步 C.百家争鸣导致时局动荡 D.社会变革导致诸侯混战 据下图判断,秦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 ) A.皇帝制度 B.丞相制度 C.太尉制度 D.郡县制度 综合以下文献史料,得出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 《三国志·魏书·卫觊传》 “(汉末)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 《三国志·吴书·全琮传》 “是时(汉末)中州士人避乱而南。” A.三国时期吴国人口最多 B.东汉末年人口南迁 C.三国时期魏国经济繁荣 D.东汉末年社会稳定 有研究发现,在唐代有案可稽的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有11人,占15.07%;寒士出身的只有6人,占8.22%。这反映出当时( ) A.与察举制相比选官方式相同 B.科举制消融了阶级差别 C.科举制录取名额受到限制 D.上层社会具有入仕优势 学者郑石桥指出:“宰相辅政制度的沿革自势体现了皇帝专制权力欲望的不断膨胀和驾驭百官能力的不断提升。”此观点表明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是( ) A.皇权掌管中央机构,相权主管地方行政,两者互相监督 B.承相为百官之首,是皇帝处理国家政务不可或缺的助手 C.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宰相制度被废除 D.宰相由充当皇帝顾问到主持朝政,最后完全架空了皇帝 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这表明( ) A.外来侵略促进国家意识觉醒 B.闭关锁国造成国民意识的落后 C.晚清时期的中国落后于日本 D.国人学习日本开始于甲午战后 “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这体现出渡江战役胜利的原因是( ) A.人民群众的支持 B.国民党军队的装备先进 C.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D.国民党将领的错误指挥 2021年,朱彦夫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其简历上说“14岁的朱彦夫报名参军,先后参加了战淮海、过长江、打上海等上百次战役、战斗”。这段经历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北伐战争 B.土地革命 C.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下表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此表表明“一五”计划( )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长率 原煤(万吨) 6649 13000 96% 原油(万吨) 43.6 146 235% 钢(万吨) 135 535 296% 生铁(万吨) 193 594 208% 布(亿米) 38.3 50.5 32% 纱(万吨) 65.6 84.4 29% A.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 B.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