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245142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

日期:2024-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351881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统编,历史,八年级,上册,6课,戊戌变法
  • cover
(课件网) 戊戌变法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课程标准: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1840--1842 1851 1856 1860 1864 1894 1895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动摇了封建统治 时空观念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目录 贰 变 · 百日维新 壹 急 · 公车上书 壹 急·公车上书 《马关条约》与康有为公车上书 1895 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 1 300 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公车上书》油画 壹 急·公车上书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自幼熟读经史,有志圣贤之学。20多岁时到香港和上海的两次游历,使他对西方资本主义治理下的社会有了亲身感受。此后,他广泛阅读了当时能够搜集到的西学书籍、报刊,钻研西学知识。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遭到顽固派的阻挠。后来,他回到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书,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学生有梁启超等。 《马关条约》与康有为公车上书 康有为(1858—1927) 思考:知识分子从“勿谈国事”到“公车上书”说明了什么?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爱国救亡迫在眉睫 壹 急·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报纸 壹 急·公车上书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18岁入万木草堂,跟康有为学习。公车上书后,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变法思想。25岁时,到长沙主讲时务学堂。 维新变法思想传播—《时务报》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1873—1929) 翻译 : 法律,是使天下长治久安的武器,革新,则是天下不变的公理 。 壹 急·公车上书 严复,福建侯官人。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被选赴英国学习海军。留学期间,广泛涉猎西方各种政治学术理论。两年后回国,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甲午战争期间,在天津《直报》上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号召救亡图存。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维新变法思想传播—《国闻报》 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严复(1854—1921) 贰 变·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概况 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官员职位,可以节约财政开支并集中资源于更有成效的地方。同时,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则增加了民众参与政治的机会,促进了社会的民主化进程。然而,这种改革也可能引发官僚体系内部的抵抗,因为许多官员可能失去他们的职位或权力。 (颁布国家大计) 开始: 支持者: 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①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光绪帝 内容: 贰 变·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概况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卷4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