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48057

1.1 《计算机的前世今生》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清华大学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11-24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311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4,2025,七年级,信息技术,初中,清华大学
  • cover
《计算机的前世今生》第1课时教案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2课时 教材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位于《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本课时起到了引领学生入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从古代计算工具到现代计算机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脉络。同时,教材还通过实例讲解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时的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和上网浏览。然而,他们对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较少,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对于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对新知识充满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物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认知。 课时教学目标 信息意识 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 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计算思维 1. 通过分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历史观。 2. 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数字化学习与 1. 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 通过设计简单的计算机模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创新 信息社会责任 1. 通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2. 通过讨论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演变过程。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 3. 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如何处理信息。 难点 1. 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特别是如何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协同工作来处理信息。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特别是硬件部分,如CPU、内存、硬盘等。 3.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机实物模型、历史图片资料、计算机发展史视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播放计算机发展史视频,展示从古代计算工具到现代计算机的演变过程。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计算机是 1. 观看计算机发展史视频,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 1. 视频观看专注度 2. 问题 通过视频和实物模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组成,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如何发展起来的吗?” 3.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4. 介绍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5. 展示计算机实物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提出驱动性问题:“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7.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机实物模型,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8.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初步认识。 题,表达对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初步认识。 3. 观察计算机实物模型,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