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25096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3.1 水循环

日期:2024-09-1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66731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册,教学设计
  • cover
3.1 《水循环》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水循环》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1 必修 章节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水循环》 教学时间 45 分钟 课型 综合型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设计一 【课程标准要求与解读】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 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五大圈层之———水圈,要求学生达到会读(示意图)、会 说(过程及意义)和会画(示意图)三个层次。本节教学内容主要是“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是一种对原理的认知。本节的重点是结合教材“水循环示意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水循环:第一,明确水循环的发生空间;第二,清晰划分水循环的环节;第三,第三解释水循环的动力。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重在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背景下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第二,说明水量平衡的概念。第三,从人类利用的角度说明水体更新速度与水资源储量的关系。第四、说明各圈层通过水循环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尤其是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考虑到新课标在选择性必修1中对“水循 环”要求“绘制示意图,解释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还需要适度地拓展和深化,培养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为选择性必修1这一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帮助学生实现能力上的进阶。 设计二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该节教材内容是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水圈与教材中都有涉及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共同组成了地球五大圈层。水循环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整体把握,体现综合性和整体性,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联系起 来,表现出自然界圈层和要素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 人教版新教材地理必修一在“水循环”的内容编排有比较大的改动,新教材用了一个情境、一段文本、一张示意图和一个活动来介绍和学习水循环的第一部分,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具体来说,新教材在学习水循环之前,设计了《宋书·天文志》中关于海水水量维持稳定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自然界水体的来龙去脉,渗透水量平衡思想,同时也是对语文学科的渗透融合。文本在开篇之处就给出了水循环的定义,在定义中说明了水循环的相关环节,根据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把水循环进行分类,在这简短的文本中也暗含着水循环的动力机制———太阳辐射作用”和“重力作用”。水循环示意图则采用侧俯视的独特视角,直观地展示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之间持续运动、相互补给的过程,强调综合思维训练;在“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的活动中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可以利用和改造某些水循环的环节,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贴近生活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组织教学。 设计三 【学情分析】 认知特点 高一学生比较活泼,渴望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促使他们对自然现象进行思考,充分发挥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运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同时可以利用学生对于独特的自然风光的兴趣进行有效的教学。 知识储备 学生处于高一年级,初中所学知识及生活经验仅限于了解自然界中水体的简单存在形式,如液态水体———江、河、湖、海、雨,气态水体———水蒸气等,仍不能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水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较为频繁的自然要素。学生从小接受的保护水资源等公民环境教育也使他们对自然界中的水存在发自内心的关注与亲切感。经过适当引导,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学生对水的认识不够全面,还未能上升到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