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5195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11-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322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三,格式,七年级,语文,统编,学年
  • cover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春夜洛城闻笛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 阅读课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薄弱,对李白有一定的了解,对李白的诗歌有一定的积累,但对相关历史背景知识了解有限,对思乡的感情感受不深。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思乡题材的古诗有不少,也留下不少名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已有积累,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同时,古人思乡,都离不开特定的载体,如月亮、夕阳、茱萸等,往往是触景生情。本文也是因笛声而勾起思乡之情,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加以感受和体会。 教学目标 1.学习想象和联想在诗中的运用;体味诗的韵律与语言。2.背诵课文;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句。3.领会诗人思念家乡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味诗的韵律与语言。 教学难点 领会诗中蕴含的强烈的思乡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设问法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7分钟) 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介绍诗人李白,并背诵一至二首所熟悉的李白的诗。对能背诵李白诗的同学进行表扬。在学生回答后利用多媒体显示李白简介。提问:在大家所背诵的李白诗中,有哪些是写思乡之情的?这种思乡感情是如何来表达的?设问:诗的标题包含了哪些内容? 学生介绍李白的有关知识,互相补充。学生回答。如《静夜思》,诗人往往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感受很深,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学生理解题意,包括时间:春夜;地点:洛城(客居地);事件(闻笛,勾起思乡之情的缘由)等。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二、诵读感知(25分钟) 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朗读,教师范读。利用多媒体播放贝多芬钢琴曲《命运》、音乐《梁祝》等,然后提问:这些音乐让你想起什么?讨论:诗人李白听到笛声而勾起思乡之情,你认为合理吗? 讨论:笛声把诗人带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当中,请大家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力,揣摩诗人当时的心理活动。1.怎样理解诗中的“折柳”? 2.文中有不少字用得比较巧妙,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多种形式朗读。可以分组读,个别读,也可以进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更有感情,更贴近本诗的感情基调。谈听后感受,如《命运》有一股催人奋发的力量;《梁祝》如泣如诉,缠绵悱恻,令人心碎。如果有学生会吹笛的话,也可以让学生当场吹笛,让学生领会笛声具有悠扬、如怨如泣的特点,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李白当时的感受。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描绘当时李白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具体是怎样的。理解“折柳”典故的由来及在文中的作用。列举“谁”、“暗”、“何人”等词,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朗读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品味词句。 三、延伸拓展(7分钟) 古诗中写思念家乡的名诗名句很多,教师让学生当堂吟诵并启发、补充。检查学生背诵本诗情况,并让那些能较快背诵的学生介绍背诵的技巧。古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浓浓的思乡情结,在一代代的中国人身上普遍存在。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来举例。 学生吟诵自己所知道的思乡名句并抄写。学生背诵。学生可以列举的事例很多,如到外地读书逢年过节都思念家人、春节农民工大迁徙等。 积累词句。背诵课文。小结。 四、布置作业(1分钟) 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搜集、朗诵李白的诗。 巩固、积累。 教学反思 对于李白诗,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理解诗的意境和诗句积累上,因此,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朗读课文、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