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52311

真实任务驱动,打造文化长廊——以统编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 素材

日期:2025-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61次 大小:30742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真实,语文,为例,单元,第七,下册
  • cover
真实任务驱动,打造文化长廊 --以统编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 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一大突破就是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构建了语文课程的内容和呈现的方式,这一变革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单一且独立的学科内容和形式,实现了内容的串联以及学习方法的融合,并且也为“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落地生根的依据。在真实的任务的驱动下,将学生放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的需求中,能够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2022年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从而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在情境任务中实现学习要求的领悟,促进语文要素的把握,实现阶段知识的发展。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单元导语中写到“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所以确立了一以“人物品质”为主题的单元内容,单元编排了《古诗三首》、精读课文《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略读课文《挑山工》、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习作《我的自画像》和《语文园地》。本单元的语文素养训练要求有两个第一个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是在我们学习了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容”这一语文要素的递进,更是为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做了铺垫。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学习这些描写然后写出人物的特点.从选材上来看,这些描写人物品质的文章都从不同方面来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的品格。第二个语文要素是“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这是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在三年级下册我们就已经尝试着“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它的特点”,而这个单元的习作要求难度升级,提出了“从多个方面写”的要求。 从选材的角度来看,《古诗三首》重在对人物品质的提炼,《黄继光》、《挑山工》重在通过对人物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诺曼底号”遇难记》重在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感受人物的品质,如何品味语言和体会语言特色成为这单元学习的重难点。 因此,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结合着课标,我们把本单元的核心目标定为: 1.通过抓关键字词、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感受人物的伟大品质,作简单的批注,并主动交流读书方法及所感悟的人物品质。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能通过讲故事,运用课文中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表现古诗当中人物的精神品格和生动的形象。 3.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做到介绍的内容有所不同;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介绍。 4.能有顺序地介绍自己的外貌特点;用能用具体的事例叙述自己的性格特点及爱好、特长;结合评价支架,能主动与他人分享习作,根据建议修改习作。 二、案例描述 (一)学习情境 崔允漷教授曾就大单元教学提出自己的阐释:这里所说的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因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因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根据单元核心目标,结合着六一儿童节评选“闪光人物”的契机,我们创设了“寻着闪光人物的足迹”主题墙这一真实的学习情境,同时我们也期待着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走进学生生活,做到真实学习。 表现性任务: (二)任务框架和内容安排 根据单元核心目标,结合着阅读链接后的文本,并结合着“寻着闪光人物的足迹”的主题情境,重组统整这个单元的学习活动,将本单元的内容分成几个阶段,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以及学习任务安排如下: “寻着闪光人物的足迹”主题分享会 学习任务 内容安排 学习活动 课时安排 任务一: 靠近闪光品质 单元任务发布会 《古诗三首》 《语文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