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一、大 气 的 组 成 干洁空气 (气态) 水汽 (液态) 固体杂质 (固态) 成分与作用 干 洁 空 气 氧气(21%) 氮气(78%) 其他气体(1%) CO2 臭氧 氧是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氧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 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 吸收太阳紫外线 少量紫外线具有杀菌的作用 (一)干洁空气 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月均浓度突破 400 ppm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了120 ppm(1 ppm 为百万分之一),其中一半的增长出现在 1980 年以后。2015 年 3 月,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突破 400 ppm。这是有记录以来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月均浓度首次突破这一高值。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原因。 阅读 全球变暖的原因? P67 1、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越来越多的CO2等温室气体; 2、大面积毁林,CO2吸收减少。 控制全球变暖的措施? 1、减少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 2、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3、植树造林。 危害? 1、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2、气象灾害变得频繁; 全球变暖 P70 阅读 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 人类使用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释放出大量的氟里昂。 措施: 选择不含氟的冰箱、空调及汽车等制品。 危害: 使生物遭受紫外线的伤害,影响人类健康(皮肤癌;白内障;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臭氧洞 (二)水汽、杂质 3、作用: 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虽然含量很少,却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大 1、水汽: 水平方向:海洋上空高于陆地上空;湿润地区上空高于干旱地区上空 垂直方向:一般自地面向高空逐渐减少 2、杂质:近地面大气中,陆上大于海上;城市大于乡村;冬季大于夏季 (1)水汽可产生云、雾、雨、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2)杂质会使大气能见度变差,但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降水的三大条件 充足的水汽 降温 (遇冷凝结) 凝结核 (杂质颗粒) 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固体杂质是凝结核,促成水汽的凝结。 当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大气饱和水汽量,并且有足够的凝结核存在时,多余的水汽便会凝结出来,变成小水滴或冰晶。 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上称之为雾。 霾,又称“灰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千米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 组成霾的颗粒极小,不能用肉眼分辨,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出现。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表明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过一定标准,其中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霾天气的“元凶”。 北京的霾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高度(km) 0 8~18km 50~55km 高度(千米) 温度(℃) -100 -50 0 50 100 平流层 高层大气 18km 8~18 50~55 对流层 高度 高纬:8~9km 中纬:10~12km 低纬:17~18km 纬度越低,对流层厚度越厚 高度(千米) 温度(℃) -100 -50 0 50 100 平流层 高层大气 18km 8~18 50~55 对流层 厚度 高纬:8~9km 中纬:10~12km 低纬:17~18km 气温变化特点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 每上升100m,气温降低0.6℃ (气温垂直递减率)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空气运动特点 上冷(重) 下热(轻) 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 与人类关系 天气复杂多变、关系密切 纬度越低,对流层厚度越厚 高度(千米) 温度(℃) -100 -50 0 50 100 对流层 高层大气 18km 8~18 50~55 平流层 气温变化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