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253399

13.2《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124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3.2,装在套子里的人,课稿,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情境导学读文本 任务驱动悟内容———《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情境导学读文本 任务驱动悟内容———《装在套子里的人》单篇阅读”,我今天的说课内容和设计理念基于新课程标准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紧密结合,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1. 析教材、明学情; 2. 定目标,明方法; 3. 创情境,说过程; 4. 说反思,促发展; 壹 析教材 明学情 教材是课程的核心教学资料,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所以深入挖掘教材特征,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装在套子里的人》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为高中阶段学生第一次系统的学习小说的单元,学习此单元旨在通过小说的阅读与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并且这一单元归属新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单元,主题为“观察与批判”,《装在套子里的人》作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深刻体现这一主题,小说通过塑造别里科夫这一“套中人”的形象,深刻揭露了沙俄的专制统治对人们思想和灵魂的钳制与束缚,透露出呼唤自由的热望。学习这篇课文对于提升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进行学情分析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必然要求,高一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文学鉴赏基础。在高一年级上学期,学生接触过《百合花》和《哦,香雪》这两篇小说,培养了一定的小说鉴赏能力。同时,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接触过契诃夫的《变色龙》和《凡卡》这两篇作品,对契诃夫的文学创作有些许印象。学生基本上都能理解小说要素的概念、作用和关联,但大部分学生阅读小说仍然停留在只重视情节的串联,而忽略符号化人物的象征内涵以及文本内容背后的深意,针对这一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也是我本节课主要思考的内容。 贰 定目标 明方法 契诃夫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之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中明确提到,“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基于以上理念以及教材与学情的特征,我确定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 从结构、情节等方面欣赏其“讲故事”的艺术,体会契诃夫小说幽默讽刺的风格,发展思维与语言建构能力。 2. 把握小说文本内部人物形象与情节、语言和艺术手法的关联;明确别里科夫“套中人”形象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同时,这也是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 探索小说蕴含的社会批判性,读懂契诃夫塑造“套子”形象和情节设置的艺术性及其背后的诉求和渴望,发展理解体会能力。这也是我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结构设计时认为,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以具体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更有效的提升学生阅读的思维品质。所以本节课我的教学方法主要就是创设相应的活动情境、设置恰当的任务去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同时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增加课堂的内容和课堂深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活动组织能力。基于此,本节课我选择的相应的学习方法就是导学案辅助学习法、圈点批注法以及合作探究法,即尊重学生对于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同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满足学生展示自我思考结果的心理需要。 叁 创情境 说过程 明确了教法与学法,接下来,进入最重要的环节,创情境,说教学过程。 1. 讲好故事,走进文本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讲好故事,走进文本”导入,课前,我给大家下发了导学案,请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