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玩泥巴》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内容 《玩泥巴》是冀教版2024年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认识图形(一)》单元的一节实践活动课。教材通过让学生玩泥巴,感受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在玩泥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圆柱体、长方体等,并尝试用泥巴塑造出这些形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圆柱体、长方体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用泥巴塑造出简单的形状。 (3)通过玩泥巴,让学生感受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玩泥巴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在玩泥巴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圆柱体、长方体等。 (2)用泥巴塑造出简单的形状。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四、学情评估 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玩泥巴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有趣的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形状,如圆形、方形等,但对于球体、圆柱体、长方体等形状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有待培养,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玩泥巴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不同形状的物体。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玩泥巴,塑造出不同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学法 (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片,认识不同形状的物体。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玩泥巴,塑造出不同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泥巴若干。 (2)球体、圆柱体、长方体等实物和图片。 (3)展示台。 (4)奖励用的小贴纸。 学生准备 (1)小水桶、小铲子等玩泥巴的工具。 (2)旧报纸或塑料布,用于铺垫桌面。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情节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一段小朋友玩泥巴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泥巴吗?玩泥巴可以做什么呢?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觉得玩泥巴有趣吗? 生:有趣。 师:那你们喜欢玩泥巴吗? 生:喜欢。 师:玩泥巴可以做什么呢? 生:可以做小动物。 生:可以做房子。 生:可以做小人。 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对玩泥巴的兴趣,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认识不同形状的物体 1. 教师出示球体、圆柱体、长方体等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观察。 2.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呢?有什么特点?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物体,大家看看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呢?有什么特点? (教师展示球体、圆柱体、长方体等实物和图片) 生:这个球是圆圆的,能滚动。 生:这个圆柱上下一样粗,有两个圆形的面。 生:这个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认识不同形状的物体,为后续的玩泥巴活动做准备。 三、玩泥巴,塑造形状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些泥巴。 2. 教师提出要求:用泥巴塑造出球体、圆柱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