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标解读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该节课的内容要求为:“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课标呈现】 【课标解读】 一方面,要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结构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核心素养 从地球圈层的角度,认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人 地 协调观 地 理 实践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描述地球各圈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观察、识别、描述与地球圈层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 目录 地震与地震波 地球的内部圈层 01 02 03 地球的外部圈层 前苏———科拉超深钻井 前苏联在科拉半岛进行科学钻探,其中最深的一个钻井达12262米,是当时世界上最深的钻井(现已被超越) 13 目前,人类在地球表层的最深钻井并不足13千米 6371 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1 516 人类已达部分只占地球平均半径的1/516 思考: 既然人类暂时无法直接探测到地球内部,有什么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呢? 火山口进入 温泉 钻井 地震与地震波 01 地震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 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震源深度 震中 等震线 震中距 震 源 地震 世界地震分布区: 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中国地震分布区: 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地震 延迟符 震源深度 震中 等震线 震中距 震 源 等震线:将烈度相同的点连成封闭的曲线。 震中距:从观测点(如地震台)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震中: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即地面正对震源的点。 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垂直距离。 震源:地球内部岩石发生断裂引起震动位置。 地震波:震源释放的能量波。 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地震波冲击造成。 地震构造示意图 思考:震级与烈度 地震 震级 地震的大小,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烈度 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如果将地震看作一个炸弹,那炸药量的多少相当于震级,爆炸后造成的破坏相当于烈度。一分炸弹的炸药量(震级)是固定的,但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是有大有小点的(烈度)。 地震波 1、什么是地震波? 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 2.地震波可以分为哪两类呢? 纵波(P波) 横波(S波) 波的震动方向与质点传播方向一致(平行) 波的震动方向与质点传播方向垂直 3.作用: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透视”了地球的内部的结构。 波的传播方向 质点的震动方向 地震波 纵波(P波) 横波(S波) 传播速度 较快 较慢 所经过物质状态 固液气 固态 共性 传播速度都会随着通过的物质性质而改变 感受 上下颠簸 左右摇晃 1、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觉到上下晃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 2、地震在海洋中发生时,坐在船上的渔民是感觉到上下晃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 先上下晃动再左右晃动;因为纵波的速度大于横波。 只有上下晃动;因为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态中传播,而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 思考 地球的内部圈层 02 1.思考:观察图片:判断哪个是横波,哪个是纵波? 绿色点所在的波为横波,蓝色点所在的波为纵波。 2.你还发现哪些规律? 随着深度的变化,地震波的速度发生了改变,说明地下物质性质不同。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 2.思考:观察动画:找出横波和纵波波速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并说明在此处横波和纵波波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平均33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