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地球的圈层结构—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 A.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B.地壳和上地幔 C.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 D.地壳 2.地震发生时,当地的居民的感觉是( )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3.日本西南部九州熊本县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4.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莫霍界面大约位于该地地下( ) A.5Km处 B.17km处 C.33Km处 D.2900Km处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里氏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其后发生6000余震,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下图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此次地震震源可能位于( ) A. 内核 B. 外核 C. 古登堡面 D. 地壳 6.为减少地震对人类的影响,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地震发生前,运用“3S”技术预报地震发生的精准时间 B. 地震发生前,通过地震预警系统及时发布地震预警 C. 地震发生后,及时大规模转移人员至建筑物密集区 D. 地震发生后,立即返回震区进行基础设施恢复重建 下图为地球四大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7.乙圈层( ) A.分布在甲圈层全部 B.可达丁圈层的底部 C.分布在丙圈层上部 D.与各圈层都有密切联系 8.丁圈层的特征是( ) A.位于莫霍界面以上 B.厚度比较均匀 C.高原处厚度较大 D.横波不能通过 分析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下图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①层中的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增加而加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传播速度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10.图中的X处为( )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的交界面 D.内核与外核的交界面 蚯蚓的分布很广,几乎遍布全世界,常栖息于温度较高、环境潮湿、腐殖质较多的20厘米以内的表层土壤中,昼伏夜出,对光线非常敏感,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等有机物为食。下图示意蚯蚓生活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蚯蚓所属的地球圈层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圈层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具有连续而不规则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蚯蚓生存活动所涉及的地球圈层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3.关于蚯蚓生活的土壤环境所处在的地球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 A.紧邻古登堡界面 B.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由地壳和软流层顶部共同构成 D.位于莫霍界面以下 读20元人民币上的风景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为(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5.构成该景观图的最活跃的圈层是( ) A.水圈 B.大气圈 C.生物圈 D.岩石圈 16.关于地球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平流层大气中 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地震波是人们了解地震的重要手段,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图(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17.能穿过地核的地震波是( ) A.W1和W2皆可 B.两者皆无法通过 C.W2 D.W1 18.若某地震台站测得纵波、横波到达时间相差4分钟,则该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 A.2000km B.2500km C.3000km D.3500km 19.右图景观图中涉及的外部圈层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