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65346

9.2把握适度原则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日期:2024-10-3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143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把握,适度,原则,教案,高中,政治
  • cover
第2课时把握适度原则 目标与素养 1. 认识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 2.理解适度的含义。 3.认识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4. 学会掌握适度的原则。 情境与问题 1. 通过列举自然科学的例子,理解“度”的含义。 2.通过列举极端性错误、折中性错误、消极性错误的事例,理解适度原则的要 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述法、事例法、讨论法,认识适度的含义。 2. 通过事例法、讲述法、交流法,掌握适度的原则。 重点 1. 适度的含义。 2.掌握适度原则。 难点 掌握适度原则。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折中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把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无原则地、机械 地拼凑在一起进行调和。具体表现为,要么是把矛盾的两个方面等同起来,否定 重点,不分主次;要么是把矛盾的两个方面调和起来,混淆是非,在原则问题上 打马虎眼。在现实工作中,有人自以为这样就是做到了适度,其实不然,反而导 致具体工作中“既丢了西瓜,又捡不到芝麻”。折中主义貌似全面,崇尚中庸, 容易被误认为适度,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适度原则与折中主义严格区别开来。 思考:坚持适度原则为什么要反对折中主义 二、主题探究活动 主题探究活动(一)适度的含义 多媒体出示下列材料: 材料1 临界点指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前,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例如临 界温度便是气体能液化的最高温度。后亦用以形容事态发展的待变状况。临界点 这一概念由物理学而来,物理学中因为能量的不同而会有相的改变(例如:冰→ 水→水蒸气),相的改变代表界的不同,故当一事物到达相变前一刻时我们称它 临界了,而临界时的值则称为临界点。 材料2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状态都有两个极端,或为阴阳,或为高低,或为大 小,或为利弊,等等。对于一个具体事物而言,通常处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个点 上,保持着稳定的“度”。“度”维系着事物自身的平衡和良性运行。 自古泊今,人在与自然界、社会打交道和自觉修身的过程中真切地认识到“度” 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逐步树立了“适度”意识,学会在与天相处、与人交往的过 程中约束和调整自身的行为,做到目标适度、发展适度、管理适度、劳逸适度、 举止适度、心态适度。事实表明,有适度,才会有和谐、优美、有序、健康。 结合教材和材料,思考: 1. 什么是事物的“度” 2. 在度的范围内,事物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关节点、临界点 4. 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什么 5.我们在实践中为什么要遵循适度原则 6. 材料1的“临界点”对我们认识事物有什么帮助 7. 材料2中的“适度意识”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交流展示: 1. 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2. 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 3.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任何度的两 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 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4. 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 的根本标志。 5.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 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这就要求我们在 实践活动 中遵循适度原则。 6.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即没有突破度 的两个临界点,事物保持其量的规定性。超出度的界限,即突破了度的两个临界 点,事物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7. 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事物“度”的把握,从质与量相统一的角度认 识事物。 主题探究活动(二)掌握适度原则 多媒体出示下面的材料: 底线思维是问题导向型思维。底线思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考解 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中总结出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