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72077

14.1《故都的秋》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0-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259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4.1,答案,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14.1 故都的秋———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郁达夫追求的是“雅趣”。雅趣,不像俗趣那样偏重于外在的色彩形状,(1)_____,这种内在意味的体悟是与古典文化修养联系在一起的。(2)_____,也没有高雅的心灵,对雅趣可能是①看不出、感而不觉的。《故都的秋》是有雅趣的,(3)_____?体现在不去游览②大家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是“租人家一椽破屋”;体现在不去欣赏③茂盛蓬勃的自然景观而喜欢残败凋零的生命,教冷色调的牵牛花底“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雅趣的内涵深沉的,欣赏雅趣,除了需要丰富生活阅历,还需要增强审美水平。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将文中加粗的词语替换成恰当的成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下列对《故都的秋》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题目大有深意,“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不说“北平”而说“故都”,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意,也别有一种文化意味蕴含其中。 B.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C.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 D.作者所描绘的都是普通人家日常的生活场景,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环境,既不稀奇也不富贵,但带着一股老北京所特有的悠闲自如,又有一点落寞的感觉。 5.下列对《故都的秋》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将江南的秋拿来与北方的秋作比较,突显了北方之秋的特点,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B.文章景物写得非常细致,写了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如“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 C.文章在描写“北国的槐树”时给读者以逼真的感受。花铺满地,是视觉形象;脚踏花地,是触觉感受。 D.文章有许多整齐的语句,排比句也很多,具有工整、雅致之美,抒情味很浓厚,又具有音韵之美。 6.仿照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格式把故都的秋景连缀成文,并表达出郁达夫的感情。(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表露出作者的心境。) 7.下面是《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语意连贯,不超过40个字。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8.学校举行“我最喜欢的一篇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散文”推荐活动,你打算向大家推荐《故都的秋》这篇散文,请结合课文的特点写出你的推荐理由。(1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苦念北平 林海音 不能忘怀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了根一样。童年、少女,而妇人,一生的一半都在那里度过。快乐与悲哀,欢笑和哭泣,那个古城曾倾泻我所有的感情,春来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节啊! 春光明媚,一骑小驴把我们带到西山,从香山双清别墅的后面绕出去,往上爬,大家在打赌,能不能爬上“鬼见愁”的那个山头。我常常念叨“鬼见愁”那块地方,可是我从来也不知道它究竟在哪里。 春天的下午,有时风沙也很大,风是从哪儿吹来的呢?从蒙古那边吹来的吗?从居庸关外那边吹来的吗?春风发狂,把细沙送进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