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72383

2.1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教案(表格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日期:2025-05-0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28100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岩石圈,物质,循环,教案,表格,教版
  • cover
第一节: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教案 基本信息 名称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所属教材目录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教材分析 地壳的物质组成部分,简要地介绍了矿物与岩石的概念、分类、常见的岩石和矿物。岩石是地壳的基本组成物质,教材用了较多的篇幅加以阐述,尤其是成因,这为地壳物质循环做好了铺垫。地壳的物质循环部分教材把重心放到了“三大类岩石和岩浆的转化”上,并配以示意图加以直观说明。 学情分析 岩石和矿物部分较简单,但学生缺乏规范性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概念不难,难处是地质循环方面,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但只要把三大类岩石的成因掌握了后面配以示意图说明,也可以理解。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1)通过阅读图文材料,说出矿物与岩石的关系,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2)通过绘制地质循环示意图,能准确表述地质循环及三类岩石的转化过程。2.地理实践力:通过学习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常见岩石,在野外看到某类岩石时能够说出其成因。3.人地协调观:了解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节约资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2.地壳的物质循环。? 难点 1.?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2.地壳的物质循环。?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选择性必修Ⅰ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在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中,教材以“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为依托,说明各类岩石之间的转化关系及引起转化的地质作用。图像形象直观,将长期复杂的岩石转化过程,简单扼要显示,给学生形成一定的整体感知,并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和地理时空观念,理解组成岩石圈的岩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各类岩石与岩浆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了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客观存在。岩石圈物质循环需要经历漫长的地质历史,且与复杂的地质作用相关,由于高中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知识,因而教材只扼要地讲述了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概念,能量来源与转化,而对其地理意义没有加以展开讲述,最后教材以两个活动作为总结,由知识模型到现实案例,将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之中。本节课我借助了多媒体来展示矿物和岩石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还演示了岩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化。通过学生活动“自我介绍”让他们掌握了三大类岩石的成因,成员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1分钟授新矿物4分钟岩石学生活动及教师讲解20分钟 展示一组很美的岩石图片问,这些美丽的石头来自哪?地壳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众多要素的载体,那么地壳是什么组成的?展示花岗岩的图片讲解花岗岩又有不同物质组成,组成岩石的是矿物。请同学们阅读30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矿物?矿产?存在形态,举例。分类?常见矿物?识别方法?展示矿物图片整合知识:元素 矿物 岩石 地壳过渡:地壳是岩石组成的,那什么是岩石?分类?活动:自我介绍请你代表某一类岩石做自我介绍,内容应包括:1.“我的形成”:2.本家族的代表成员,有什么显著特点:3.家族成员的辉煌成就。点拨更正。借助多媒体重点讲解岩石成因和特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1页活动探究,回答相关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适度启发,引入新课内容———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一般为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矿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确定的晶体结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保持稳定,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2)类型:自然界已发现的矿物达 3000 多种,常见的有五六十种。绝大多数矿物以固态形式存在。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是石英(SiO )。教师借助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矿物,加深学生印象。阅读:常见矿物的简易识别组织学生完成课本23页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并查阅资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