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75849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0-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154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 cover
3 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选取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唐代诗人王维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宋代诗人苏轼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三首诗词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但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宿建德江》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绝句,诗人通过描写夜宿建德江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旅途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生动地描绘了西湖夏日雨前、雨中、雨后的奇特景色,表现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和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人通过对夏夜乡村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乡村丰收在望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 2. 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品味古诗词的语言,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4. 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方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古诗词的意思,背诵古诗词。 2.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难点 1. 品味古诗词的语言,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方法。 2. 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 教法 1. 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3. 点拨引导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 学法 1.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 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古诗词的意境和写作方法。 3. 诵读品味法:学生通过诵读古诗词,品味语言,感受意境。 教学准备 1. 制作多媒体课件。 2. 收集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宿建德江》 一、新课导入 1. 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古诗,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 2.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 3. 齐读课题,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建德江”是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二、整体感知 1. 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听读。 (要求: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味。) 2.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 3. 指名朗读,正音。 (重点指导“渚”“愁”等字的读音。) 4. 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建德江、移舟、泊、烟渚、客、愁)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客:指诗人自己。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5. 再读古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写了诗人夜宿建德江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旅途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精读感悟 1. 学习前两句诗。 (1)“移舟泊烟渚”,诗人把船停泊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这句诗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泊”字用得好,它写出了诗人把船停泊在小洲边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同时,“泊”字也暗示了诗人旅途的疲惫和孤独。) (2)“日暮客愁新”,傍晚时分,诗人又有了新的忧愁。这句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忧愁? (“愁”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忧愁,它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新”字则说明诗人的忧愁不是一时的,而是在日暮时分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 (3)诗人为什么会有新的忧愁呢? (诗人孤身一人漂泊在外,看到傍晚的景色,不禁思念起家乡,所以会有新的忧愁。此外,旅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