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276175

高中语文《乡土中国》整本书导读课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0-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2864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高中,语文,乡土中国,本书,导读,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语文乡土中国整本书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首先以学生们比较有真切感受的“乡土情结”导入课堂,可以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其次学生们需要首先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概貌才能更好地实现阅读《乡土中国》在审美和文化层面的素养目标。 另外,鉴于学生们是初次接触学术理论著作的整本书阅读,所以用本书的多元价值介绍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是本课的重点环节。 最后,由于他们在学术著作方面的阅读经验不足,阅读的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完善,所以这节课的最重要环节就是要尽可能的给他们适用的方法指导,并且最好能够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实践。这样老师再及时地给予相应的点拨指导,学生既能及时得到指导,又能在读有所获的阅读实践中产生更强烈更持久的阅读兴趣。最终实现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各个层面的核心素养提升的学科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乡土中国作者及作品的大概信息。 2、结合自身生活经验、阅读经验,了解乡土中国的多元价值,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3、以乡土本色为例进行阅读实践,学习并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我猜想多数同学都看过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吧。大家还记得其中这样一个片段场景吗?“宁爱本乡一年土,莫恋他国万两金。”这是唐僧在西天取经之前,唐王殷切的叮嘱他在完成取经任务之后,一定要重返故国。 大家再来重温一组我们熟悉的诗词: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请大家齐声朗读一下,这些动人的诗句里包含的是游子们浓浓的思乡之愁。 再请大家看一组图片,这是每年春节都会上演的返乡热潮。看完以上这些内容。相信我们大家都能够感受到一种中国人自古及今,恒久传承的独特情节,那就是“乡土情结”。那么,这种情节是因何而生?又有何现实意义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乡土中国,试着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2、任务活动一:认识作者,领略人格。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浏览教材和《导学案》上的作者简介以及《重刊序言》,从身份、性格、主要经历、成就等方面概括描述作者费孝通的大致形象特征。 学生活动:浏览相关材料,概括作者形象特征;回答交流。 教师点拨总结: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教授、社会活动家 ……誉满全球,著作等身;躬耕教坛、诲人不倦、勤于调查、勇于创新 ……一介书生、一片赤诚。 3、任务活动二:了解作品,激发兴趣。 请大家先来对比一下《西游记》和《乡土中国》的部分目录。我们能发现它们有哪些差异呢? 学生活动1:认真阅读对比两本书目录,分析差异;回答交流。 教师点拨总结:《西游记》内容上是神魔小说,鲜活的人物、有趣的情节;语言上是文言文;风格上是虚构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乡土中国》内容上是社会学论著,重要的概念、鲜明的观点;语言上是白话文;风格上是写实的严谨论著。 学生活动2:浏览《乡土中国》重刊序言、《乡土中国》导读。 教师总结介绍: 首先,他有很高的学术理论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读懂过去,理解很多历史上的现象,以及领略我们的传统文化。比如“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的历史现象。我们读完第一篇《乡土本色》,就能够找到非常清晰的答案。同时可以帮助我们关照现在,更深刻的认识现在的一些社会现象,比如春节返乡潮,社会结构的变革等等。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未来,为我们探索前路提供有益的启示。比如现在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