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77310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核心素养】8.4 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11-2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11487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教学设计,定律,守恒,机械能,核心
  • cover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位于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八章第四节,主要内容是动势能的相互转化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和应用。从知识发展的线索来看,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几节的总结,也是对能量守恒定律的铺垫,为今后学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打下基础,因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节课通过理论推导强化了学生对动能定理的进一步理解。从科学思维上看,它符合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并在探究、推理过程中生成了学生演绎推理,分析归纳和探索发现等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1.认知层面:学生对能量已有具体的认知,但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在初中时对能量转化也有初步的认知。 知识层面: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过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定理等概念,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 能力层面:在学习动能定理的过程中,已经涉猎过演绎推理的研究方法,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通过对功能关系的推理得出机械能守恒,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该项能力。同时学生已具备基本的理论推理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初步建立能量观念,体会转化和守恒思想,知道机械能的概念。 2.科学探究:探究物体的动能和势能转化过程中的定量关系以及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3.科学思维: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守恒条件,能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问题。 4.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演绎推理守恒量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2.教学难点:从能的转化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学会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法。 五、教法学法 1.教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2.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用具 简易的水力发电装置、PPT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过程和内容 设计意图 演示:简易水力发电 学生活动:水力发电主要是利用了什么? 利用三峡水电站的情境抽象出简易的水力发电模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为后续建立小球从高处下落埋下伏笔,展示了从生活实际到物理建模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情境的能力。 追寻守恒量 展示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小球似乎会“记住”或“有愿望”,总想回到原来的高度。 学生观察:小球冲上斜面后的高度有什么样的特征? 教师总结:16世纪末,伽利略、惠更斯、托马斯·杨等科学家对上述现象进行了不懈的研究,认为“某个量是守恒的”,并且把这个量叫做“能量”或“能”。 通过对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实验的分析感受“守恒量”的存在。 建模分析 学生思考:小球在从A到O和从O到B的过程中有什么力在做功,有哪些能量在转化? 模型1:仅有重力做功 【结论】在只有弹力做功的情况下,弹性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 模型2:仅有弹力做功 【结论】在只有弹力做功的情况下,弹性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 模型3:重力和弹力同时做功 【结论】在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的情况下,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 教师总结: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三者可以互相转化,这三种能量统称为机械能。 分析机械能的特点?系统性和相对性。 提问:上述情境中,哪一个能量守恒呢? 【科学猜想】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可能守恒。 通过三种情境的建模,分析得出在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的情况下,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从而引出机械能的概念和特点,让知识在分析中自然生成。 继续追寻守恒量,对机械能守恒的问题开展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机理论演绎推理 【寻找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