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79105

1.3《庖丁解牛》 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11-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251595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庖丁解牛,课件,39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庖丁解牛 《庄子·养生主》 1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清字面语意,整体把握“解牛”的过程;积累本文重点文言词汇句式。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寓言的寓意;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品赏语言,欣赏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处事态度,结合当下社会文化生活,思考其现实意义。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道家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于彼,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3 作家作品 庄子思想 批判社会现实。庄子极端蔑视礼法权贵,常对此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 向往生命自由。庄子不满现实,却无力改变,内心非常苦闷,消极厌世。 提出相对主义。庄子认为事物总是相对而又相生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的正反两个方面。庄子还认识到事物的变化总是向它对立的方面转化,宇宙万物尽管千差万别,而说到底又是齐一的,没有区别的。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今存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其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长于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具有幽默讽刺的意味,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4 背景探寻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前途充满了迷茫。 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被迫随时随地悚然惊心地谨慎藏锋,适时顺应,无求远害,想在复杂的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这篇寓言体现的就是这种心境。 5 文题解读 庖丁:名叫丁的厨工。庖:厨师。 师襄:名叫襄的乐师。 弈秋:名叫秋的棋手。 匠石:名叫石的匠人。 庖丁 古汉语中的一种人物称谓法。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职业+名”的方式。 师旷:名叫旷的乐师。 优孟:名叫孟的优伶。 医和:名叫和的医生。 解牛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周礼》中专设有“庖人”一职,“庖人掌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在先秦时期,牛是非常尊贵的祭品以及礼品,人们非常看重牛,解牛这一举措也并非寻常,牛通常用于祭天、祭地、祭宗庙、王飨xiǎng等祭祀活动中。 庖丁用的不是普通的杀牛刀,而是祭祀宗庙场合的礼器刀具———鸾刀。这种刀是古代祭祀时割牲用的,刀环位置是一个铃铛,因此每一个动作都会发出悦耳的声响。 更进一步,庖丁用礼器来解牛,动作和刀环铃声都合乎祭祀音乐的节拍,这极有可能是一次祭祀表演,而非厨师炫技或者梁惠王的心血来潮。正所谓“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 庖丁解牛的故事可能实际描述的是一国之君观摩祭祀演练的纪实。 庖丁 倚靠 牛犊 踦闾 掎角之势 犄角 砉然 騞然 中规中矩 中音 罅隙 嫌郤 间不容发 窾木 肯綮 引擎 更改 发硎 发怵 謋然 踌躇 踯躅 踟蹰 大軱 páo yǐ dú yǐ lǘ jǐ jī xū huō zhòng zhòng xià xì x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