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80901

2.2 用地球仪探究地球公转 课件(56张PPT)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晋教版(2024)

日期:2025-11-1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241073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教版,学期,地理,七年级,PPT,56张
  • cover
(课件网) 主题二 模拟地球运动 用地球仪探究地球公转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一边自转,一边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运动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还塑造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地球上的昼夜更替与地球自转的关系是什么?地球自转和公转又是怎样形成昼夜长短和四季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清晰地再现地球运动并解释由此产生的自然现象?地球仪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及其运动。 北极星附近的星轨 1. 熟悉地球仪并能运用经纬网在生产生活中进行空间定位。 2. 自制简易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尝试探究地球运动的规律及其产生的自然现象。 3. 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地球运动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说明人类活动是如何顺应自然规律的。 主题学习目标 怎样直观、形象地演示地球运动及其产生自然现象? 主题内容 2用地球仪探究地球公转 1用地球仪探究地球自转 新课导入 一年四季风光不同,是如何产生的 春 夏 秋 冬 核心素养 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产生周期性变化,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这有助于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需要适应和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环境保护意识:通过了解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学生可以意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因为环境的恶化会直接影响地球的气候系统,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地协调观 分析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导致不同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强度和时长不同,从而产生季节变化。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不同地区的季节特点和变化规律。 培养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地球仪的演示和观察,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地球的空间形态和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从而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 区域认知 分析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关系:地球公转和自转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这两种运动形式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如昼夜更替、时差等现象的产生。 跨学科联系:地球公转不仅与地理学科密切相关,还与物理、生物等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例如,地球公转导致的季节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繁殖和迁徙等行为。通过跨学科的联系,学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地球公转的意义和影响。 综合思维 动手制作地球仪: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模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特点。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观察与记录:利用地球仪进行模拟实验时,学生可以观察并记录地球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和记录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理实践力 01 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02 地球公转与五带形成 地球仪上地轴的倾斜角度是固定的。在模拟昼夜更替现象的形成时,你可能没有意识到地轴倾斜的作用。但是,在地球公转中,地轴的倾斜角度就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示意 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概念 地球绕地轴自转的同时,还沿着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公转 方向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 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大约365天。 公转的重要特征 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而且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约成66.5°的夹角。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太阳直射赤道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赤道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23°26′N 0° 23°26′S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