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81499

(24新版)苏教版一上2.5《认识=、>和<》(课件+教案+学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113250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整体,单元,学案,教案,认识=、>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0~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数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运算能力(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 学段目标:经历简单的数的抽象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入学适应期,利用生活经验和幼儿园相关活动经验,通过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学习简单的数学内容。本单元涉及的目标包括:认识20以内的数,会20以内数的加减法(不含退位减法)。 课程内容: 内容要求: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0~5的意义;了解符号<、=、>的含义,会比较0~5的大小;通过数的大小比较,感悟相等和不等关系。 学业要求: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0~5的数;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提示:数的认识教学应提供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可以用对应的方法,借助小方块、圆片和小棒等表示相等的数量,然后过渡到用数字表达,使学生体会可以用一个数字符号表示同样的数量。教学中应注意,0~5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体验0~5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通过数量多少的比较,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和数感。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学0~5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法,主要包括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掌握相应的计算。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0~5各数的意义,会读、写0~5各数;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区分几和第几,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理解“同样多”和“多”“少”的实际意义,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符号=、>和<的含义,会使用这些符号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通过数的大小比较,感悟相等和不等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加减法含义的初步认识,重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况,初步感悟加法数量关系;借助数数、认数的经验,探索5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学会选择合适的算式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并能简单说明自己思考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三)学生认知情况 本单元作为数学启蒙教育的基石,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字0到5的基本认知,并初步掌握这些数字之间的加减法运算。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事物的认知更多依赖于具体实物或生动的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物教具、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数字概念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联系,从而加深对0到5这些基础数字的理解。学生对数字的系统性认识和加减法运算则较为陌生。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从数字的认识和书写入手,再逐步过渡到加减法的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鉴于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应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增加课堂互动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单元目标拟定 1.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数字0~5,能在实际情境中感悟0~5的意义,知道并能正确读、写数,发展数感。 2.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能够理解“同样多”和“多”“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