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科技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学校 学科/年级/设计者 信息科技五年级 教材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 单元/课时 第二单元4课时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算法结构与描述》是五年级第二单元的内容,是要通过多样性的实例让学生对算法形成初步的认识,了解算法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通过不同的基本控制结构的组合运用,体验和欣赏算法逻辑的精妙,并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方式描述算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求解的问题进行抽像和分解,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归纳为一系列清晰的操作步骤,理解算法是通过明确的、可执行的操作步骤描述的问题求解方案,并迁移到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后续"算法的执行"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认识、学习算法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分支结构。利用这三种基本结构可以组成各种不同的算法。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通常可以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进行描述。自然语言灵活性比较高,描述起来比较简单,但有时会显得不够严谨。流程图用特定的图框和流程线来表达操作步骤和先后顺序,让思维过程具体化,更加直观、易于理解,贴近程序实现的方法。算法描述时,首先用自然语言对问题的核心步骤进行描述,再用流程图对算法做更严谨的描述。恰当的算法描述便于认识、分享和实现问题解决的思路 课标分析 信息意识 (1)感受应用信息科技获取与处理信息的优势,初步认识信息处理的作用与价值。 (2)理解科学精神、原创精神, 具有将创新理念融入自身学习、生活中的意识。 计算思维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算法的特征和效率。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方式描述算法。知道解决同一问题可能会有多种方法,认识到采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时可能存在时间效率上的差别。 (2)对于给定的任务,能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实施步骤,使用顺序、分支、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简单描述实施过程,通过编程验证该过程。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将间题分解为可处理的子问题,了解反馈对系统优化的作用。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1)通过学习身边的算法,体会算法的特征,有意识地将其应用于数字化学习过程中,适应在线学习环境。 信息社会责任 (1)了解算法的优势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认识到算法对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的重要性。 (2)知道实际应用中的算法一般都存在某些局限,增强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担当和正确应对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教学实践应该把握这一阶段的特点,注重具象内容和抽象内容的关系与平衡。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发挥学生主体性,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探索、追求、思考,培养实践探究能力。初步对算法形成认识,了解算法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通过不同的基本控制结构的组合运用,体验和欣赏算法逻辑的精妙,并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方式描述算法。 学习目标 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知道算法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问题所确定的一系列步骤,并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 2. 认识流程图中每种图框的含义和表示,知道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的描述方法。 3. 针对特定问题,能按照算法的基本流程(输入—处理—输出)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4. 能利用程序验证算法,尝试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算法。 5. 知道算法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算法的执行路径。 重难点 学习重点: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知道算法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问题所确定的一系列步骤,并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 学习难点: 1. 针对特定问题,能按照算法的基本流程(输入—处理—输出)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2. 能利用程序验证算法,尝试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算法。 学习环境 多媒体电脑、信息科技实验室、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