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91555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共29张PPT)

日期:2025-09-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104472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人教,诸侯,29张,运动,变法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周平王东迁后,中国进入东周时期。周天子的控制力日渐削弱。周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 史料阅读 一、诸侯争霸———乱世之时 材料一:各个强国为了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争做霸主,故而春秋时期出现了大国争霸的斗争。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仿效,后生师乏,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 ———西汉 刘向《战国策书录》 材料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 1、春秋时期 得名:孔子:《春秋》 起止时间: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特点:争霸 春秋五霸:齐桓公 、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楚庄王 2、战国时期 起止时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 刘向所编《战国策》得名 标志:田氏代齐、三家分晋 特点:兼并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春秋战国的不同之处? 比较 "礼法“ 战争形式大于实质 ”争“ ”实力“ 自立为王、战争残酷 3、经济的发展 苏秦描述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帏,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史记·苏秦列传》 ◎考古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 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审分》 井 公 私 新 私 私 私 私 私 私 私 都江堰 芍坡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修建 邗(han)沟:春秋末年,吴国开通。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条人工运河 魏文侯时期,西门豹主持开凿12条渠道,引漳水灌溉,将盐碱地改为良田。 魏国迁都大梁后,开凿鸿沟,沟通黄河、淮河两大水系。 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消除岷江水患 秦国在关中地区修建郑国渠 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私田被大量开垦,井田制度趋于瓦解。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的发展 ◎流行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 ◎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的“错金银四龙四风铜方案座” 工商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纺织、漆器、金属铸币 (1)由于铁器的推广,促进了手工机具的不断革新,使得纺织技术水平迅速提高。这时纺织业主要生产麻织品和丝织品,种类很丰富,包括绢、纱锦 (2)战国时期的漆器开始出现夹纻胎等新品种 工商业: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私营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 二、革故鼎新———顺世而变 战国变法运动是各国在兼并战争的巨大压力下,实现大一统的必然要求。各国变法,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富国、强兵与君主集权 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在许多国家掌握政权。他们为了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建立封建统治和经济秩序,巩固新生政权,增强竞争实力,纷纷开展变法运动。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燕国:乐毅改革 齐国:邹忌改革 赵国:赵武灵王改革 魏国:李悝改革 富国强兵集权 韩国:申不害改革 楚国:吴起改革 秦国:商鞅改革 商鞅变法 主要内容 作用 政治 奖励军功,限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