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92734

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课件 学案 练习三份打包)

日期:2024-11-2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0次 大小:73775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章,三份,练习,学案,课件,必修
    (课件网)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第二节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黄土高原水土 流失及其治理 课时2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1.结合资料,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点。(区域认知) 2.结合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综合思维) 3.学会归纳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特点、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综合治理的方法。(地理实践力)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黄土高原概况 (1)范围:一般泛指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域。 (2)地理位置的过渡性:黄土高原地处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2.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原因 地理要素 特性及表现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气候较为干旱 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 雨季加剧了对地表的侵蚀,春季降水少不利于地表植被恢复 黄土土质疏松 黄土以细粉沙为主,有较多的孔隙,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遇水易分散,抗冲、抗蚀性能弱,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地理要素 特性及表现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地表形态沟壑纵横 地形破碎,千沟万壑 易受到强降水的侵蚀 环境破坏后难以恢复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大面积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不断加剧 地表支离破碎,严重降低土壤的肥力,植被难以恢复,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④土壤:由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2)人为原因 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开矿、修路等)。 ②破坏植被(伐木烧薪、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历史上营造宫殿)。 ③过度开垦,陡坡开荒。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5.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 治理 (1)水土保持 工程措施 坡地 ①修筑梯田,用于粮食种植;②挖鱼鳞坑储水护坡,用于植树造林; ③挖引流渠和水平沟,截流蓄水 沟谷 ①修建淤地坝以蓄洪、拦泥淤地;②修拦沙坝、谷坊坝抬高沟床、稳定沟坡 生物措施 ①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还草等提高表土的抗侵蚀能力;②乔灌草相结合,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耕作措施 ①塬面和较陡山坡发展林草业,山下缓坡和沟谷发展种植业;②实施沿等高线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耕种方式,采用地膜覆盖及喷灌、滴灌等生产和灌溉技术,增强耕地抗侵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2)优化产业结构 ①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商品率。 ②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 ③以能源开发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①快速的人口增长使得脆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难以支撑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发展。 ②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调整人口布局是区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 修水平梯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试说明其原理。 思考 答案 水平梯田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坡地资源,同一水平梯田在同一等高线上,可减缓水的流速,有利于水土保持。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基本分析思路 核心归纳 分析某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时,往往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着手,其中成因与防治措施是分析的重点。 (1)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 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可根据生态脆弱区的特征总结如下:①湿润的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