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95292

第13课《野望》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4-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15770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课,野望,课件,2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走进唐诗,走进唐诗中的写景诗,感触的不仅是美景,更是诗中耐人寻味的意境和诗人那颗独特的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野望》,感触诗人的心语。 野 望 王绩 “野”:郊外,村外 “望”:看,往远处看 诗人在东皋伫望山野秋景 解题 了解诗人及诗歌写作背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诗歌。(重点)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诗句朴素清新、流畅自然的语言,体会律诗的韵律之美。(难点) 结合诗句内容,体会诗人彷徨无依、孤独抑郁的情感。 学习目标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之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 文体知识 王绩(约589—644),唐代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清高自恃,放诞纵酒,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以抒怀才不遇之苦闷。语言朴素自然。有《王无功文集》。 诗人简介 诗人于隋末举孝廉,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简傲嗜酒,屡被弹劾。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太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这首诗作于唐代初年,诗中流露出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 写作背景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诵读诗歌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ɡāo xǐ yǐ dú qín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东皋 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徙倚:徘徊。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东皋: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读懂诗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落晖:落日。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1.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首联交代地点、时间、事件、心情。“徙倚”即徘徊,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矛盾与孤独。“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表明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赏诗悟情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远景 静 近景 动 这两联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在夕阳的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牧人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画面描绘: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3.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远景、静态描写,烘托,侧重宏观描绘。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正面寄寓了诗人孤寂、苦闷情怀。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