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97402

4.1 流域内协调发展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5-02-0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309815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流域,协调发展,课件,54张,PPT,人教
  • cover
(课件网) 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选择性必修二 第三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 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基本概念 流域: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 分水岭: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 水系:河流干流和支流以及流域内的湖泊、沼泽、地下暗河彼此连接形成庞大的系统,又称河系。 河流的特征 水系特征: 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支流数量、河道状况(弯曲、落差)。 水文特征: 径流量大小、流速、水位的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水能、补给类型等。 生态保护 ①源头 上游 水力发电 农业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塞外江南美誉) 中下游 旅游 农业灌溉、淡水养殖 此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等 河流的开发利用方向 不同利益主体 水资源开发 利用需求不同 利益冲突 地区之间 上下游之间 工农业之间 城乡之间 流域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 流域统筹管理 水量的分配调度 水利工程建设布局规划 排污治污管控 设立管理机构 例:河长制 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 案例分析 思考 1.为什么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 2.为什么黄河没有成为重要的航运通道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经9个省级行政区。黄河含沙量大,径流量少,存在着上下游之间调沙减淤、水量调控等问题,需要加强流域内的协调发展。 由于黄河含沙量大,当黄河流到地势低平的下游时,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悬河”,河床高于两岸地面,几乎没有支流汇入。 黄河径流量相对较小且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常会出现断流,冬季封冻,泥沙含量高,水位较浅,不利于航运发展。 案例分析 2.为什么黄河没有成为重要的航运通道? 1.为什么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 海河 河口 孟津 黄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及原因:含沙量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挟带泥沙数量之多,居世界大河首位。 黄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含沙量大 在平原河段,大量泥沙不断淤积,使河床高于两岸地面,导致河流决口,沿低洼地带径流,形成新的河道。 河堤土质疏松,易被侵蚀决堤。 水量变化大,洪水期时侵蚀能力强。 :蓄水拦洪、截弯取直、开挖人工河道、挖沙、引水等改变河流主河道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含沙量大; 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泥沙易沉积,形成地上河; 河堤土质疏松(河堤不牢固) 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水位上升,对堤岸压力增大,易决堤后,沿低洼地带径流,形成新的河道。 (1)多淤:河流含沙量大;下游地形较平坦,河流流速较慢;泥沙堆积作用较强。 易决:在平原河段,大量泥沙不断淤积,夏季流量大; 河堤土质疏松(河堤不牢固)。 地处温带,河流流向高纬,冬季(冬春季节)容易形成凌汛;河床高出地表(为“地上河"); 善徙:河床高出地表,周边地势低平,河流决堤后易改道。 黄河下游以“多淤、易决、善徙”著称。分析善徙的原因? 截弯取直、开挖人工河道、挖沙、引水等改变河流主河道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含沙量大; 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泥沙易沉积,形成地上河; 河堤土质疏松(河堤不牢固); 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水位上升,对堤岸压力增大,易决堤后,沿低洼地带径流,形成新的河道。 黄河下游以“多淤、易决、善徙”著称。分析“善徙”的原因? 黄河下游的冲淤平衡,会对黄河入海口地区产生什么影响? 黄河下游的冲淤平衡,会使入海口地区获得稳定的泥沙来源,湿地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增加。 河口营养物质增加,利于鱼类生长。 改善了海水入侵的现状,遏制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入海口附近河道稳定,不会出现频繁改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