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 第2课时 外力与地表形态变化 黄河壶口瀑布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1) 学生知道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的表现形式; (2) 理解外力作用在地表形态的形成、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预习展示】 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1.说出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解析: (1)风化的概念、分类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岩石 松散的碎屑风化物 风化壳 风 化 残留原地 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 为土壤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图2-2-10 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解析: (2)侵蚀和搬运 侵蚀的概念?与风化的异同点? 搬运的概念?侵蚀与搬运的区别? (3)堆积 堆积的概念? 堆积作用的规律?所用的堆积作用都遵循这一规律吗? 搬运作用:强调长距离位移; 固结成岩作用:强调沉积物经相应变化和改造,变成岩石。 1.风化作用的分类及区分 (1)物理风化:温度变化或冻融作用等所致,使得岩石发生机械破碎。 ①读图理解温度变化所致的风化作用 ②冻融风化过程及示意图: a.水分渗入岩石裂隙; b.水分冰冻后体积增大,使得岩石裂隙扩大; c.冰解冻后,水分继续向裂隙深处渗透,反复冻融之后使 岩石崩解破碎。 【重点突破】 (2)化学风化:最终改变了岩石的化学成分 氧化作用使得岩石呈现红色 水中的碳酸令石灰岩沿着裂隙方向溶解风化 (3)生物风化:在生物参与下,通过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行 根劈作用 微生物对岩石表面的氧化作用 典型案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花岗岩是常见的侵入岩之一,其岩石表面节理发育,容易风化剥落。 【思考1】从地理角度考虑,“坚如磐石”是否正确 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风化等外力作用能使地表破碎,改造地表形态。 2.以流水地貌为例,深入认识侵蚀、堆积作用 (1)河流侵蚀地貌 流水侵蚀的类型有?影响流水侵蚀强度的自然因素? 河谷所处不同河段和不同流动时期,河流侵蚀方式不同,地貌也不同,如右图。 注意不同河段水流速度情况。 山区: 河流转弯处: 坡度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 侧蚀作用强,一般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溯源侵蚀、下蚀、侧蚀 地形、径流量、降雨、植被、土壤等 自上游至入海口处河谷形态的变化?体现了流水侵蚀作用的变化 (2)河流堆积地貌 根据沉积发生区域的不同,流水沉积地貌可以分为:冲(洪)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如下图河口三角洲,请说出其形成过程 1.河口处河道展宽,河水快速分散,流速降低; 2.加上海水对河水有顶托作用,使得流速减慢更显著。 3.流水堆积作用显著,泥沙沉积而成。 (3)规律总结 思考1:地形、流速与流水作用的关系?与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关系 地势起伏大,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速度变快,侵蚀加强,侵蚀地貌典型。 地势起伏小,流速慢,侵蚀弱,堆积强;流速变慢,沉积加强,沉积地貌典型。 流速快,沉积颗粒大;速度慢,沉积颗粒小 风力、海浪、冰川侵蚀、堆积地貌也有类似情况。但是冰川堆积作用没有明显的分选性。 以风力堆积地貌为例,思考2:如风力堆积作用变显著,说明其风速如何变化,那么风力变化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思考3:读图“沙丘移动示意图”,描述其过程,并说出迎风坡大小颗粒的分布特点 思考4:总结堆积地貌形成过程的答题思路 风速变小; 地表摩擦力变大、地形阻挡、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 ①单向风作用下 ②迎风坡下部的沙粒受风力吹运沿斜坡跃移、蠕移,向沙丘顶部推进 ③到丘顶后,受重力影响下落堆积于背风坡, 从坡脚到坡顶颗粒粒径减小 ①分析物质基础(风力堆积———沙源丰富、流水堆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