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00183

减法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日期:2025-05-0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3630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减法,运算,性质,教学设计,师大,四年级
  • cover
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页例4以及课堂活动第1,3,练习八第2,3,4,5,8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意义、混合运算、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定律以及加法的运算定律,并且初步了解了探究规律的方法并能试着用已学过的知识对规律做出合理的解释。 2.学生对运算定律的探究方法以及由收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思想仍然感到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合理适时的引导,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运算规律,会应用这种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探究发现减法的性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概括能力及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概括减法的运算性质。 难点: 初步理解减法的性质,会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服装店的两位售货员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们去看看吧。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1:这个月一共进了250套服装,第一周卖了58套,第二周卖了42套。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教学,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 师: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还剩多少套服装?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 生:列出算式 250-58-42 250-(58+42) (一)自主探索算法 师:请同学们独立解决问题,也可以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二)出示探究问题,提出猜想: 猜想:在刚才的等式中,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猜一猜是不是所有的减法都具有这样的规律呢,还是只在以上这三个数中存在着这样的规律?可以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两个问题引入本课要研究的课题--减法的运算性质。 (三)小组探究,验证猜想: 1.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 2.组内制定研究的方法。 3.组长负责分工和收集组内的意见并将意见汇总,以备汇报, 4.教师进视,指导学生找出验证的方法,学生任意找出三个数举例验证。 设计意图:学生在这一环节可以充分经历猜测一验证一结论的探究过程,进一步体验探究的方法和由特殊到般的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思想。 (四)汇报交流 由组内派代表进行汇报,可多选几个组说一说。注意指导学生的数学语言和表达方法。 师:只是在以上我们看到的算式中存在这样的规律还是这个规律,还是在所有的连减算式中都存在呢?试着猜想并说说你们是如何验证猜想的 生:我们猜想应该是所有的连减算式中都存在着这样的规律,组内每个同学各举2例,通过验证均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反例。 师总结:同学们随意选出的三个数都存在着这样的规律,就说明了所有的连减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为什么减法会具有这样的规律呢 师: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同学们可以试着说一说。可在组内商量一下。 师提示;请同学们利用己学的关于诚法的知识来解释,试着说一说,想一想利用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解释。 生:从总体里去掉两部分就等于去掉这两部分的和,一次一次的去掉和一次去掉两部分剩下的都一样多,所以结果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问答式的交流汇报,使学生对探究规律的方法有了进步的了解。 (五)总结、提升 通过刚才的汇报,我们发现无论换成哪三个数,两个算式的结果都相等,说明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即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 同样的道理,一个数连续减去三个数或四个数都具有这样的性质、 我们还可以把这个规律用字母表示为: a-b-c = a-(b+c) a-b-c-d =a-(b+c+d) 研究第2个等式 方法同上,得出结论: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