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03201

第四章 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案(表格式)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4-11-2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202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四章,八年级,科版,学年,2024-2025,格式
  • cover
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探究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重点】 1.凸透镜成像规律。 2.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 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2.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描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等。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引入新课 出示课件“放大镜”,使学生观察放大镜放大文字的效果,提出问题: 教师:大家先看看屏幕,可以看见字体被放大了,可是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被放大的吗 学生进行讨论后回答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用桌上的放大镜看一下自己的指纹,然后再看看远处的同学和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后回答问题 教师:我们使用同一个透镜,却出现了不同的像,这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出现放大的像、缩小的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提出各种猜想,教师加以引导,从而导入新课进行设计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新课学习 (一)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提出问题 由凸透镜成像的差异提出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倒正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 2.猜想与假设 播放多媒体课件教材插图,指导学生观看并针对问题作出与物距或与物距和像距大小关系有关的猜想与假设,同时板书。 (观看课件,分四人小组讨论,然后作出猜想与假设、思考。) 3.设计实验 指导学生要验证猜想是否正确需要实验,指出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让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法,并说出器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分四人小组讨论、作答,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评估,改进实验方法。)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第91页的表格,明确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项目。 (观察表格,明确实验目的。) 演示: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法补充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 蜡烛、凸透镜、光屏的摆放位置。   用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对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其光路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学会用物理模型来反映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由生活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的感悟,培养观察能力,开发思维。 板书学生猜想,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如有学生猜想与焦距有关,需给予肯定,同时指出本节课研究使用的是同一个透镜,焦距是一定的。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及精神。 培养交流合作精神、制定计划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评估能力、勇于发表见解的意识。 使学生掌握设计表格的方法,明确实验目的。 续表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根据猜想,实验时先改变物距,且尽量由大变小直到在屏上找不到像。至少6次。 (观察屏幕,了解注意事项。) 怎样观察像;怎样记录物距、像距;注意分工合作。 4.进行实验 分二人小组实验,观察记录,思考猜想是否正确。 巡回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提问在光屏上得不到像时,怎样观察像 引导学生回答。 (实验、思考、作答。) 5.分析和论证 选出学生实验数据中较标准的数据进行实物演示。给出焦距,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讨论思考得到什么结论,是否证实了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思考、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讨论思考得出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倒正与物距或与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有关,进一步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距大于焦距时,物距变小,像变大;物距远远大于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物距稍大于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像;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像。)   6.评估 选出有代表性的数据实物演示,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估。 (学生:举手发言,作出评估。) (二)实像和虚像 由平面镜成像情况及探究实验中凸透镜有时能成像在光屏上,有时不能,指导学生得出实像和虚像的概念,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学生:回忆、思考得出实像、虚像的区别。) 指导学生结合实验数据讨论得出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规律。补充到前面总结出的规律中。 (思考、讨论、举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