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06121

第二章 章末检测卷(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4-2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13560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二章,章末,检测,答案,高中,地理
  • cover
第二章 章末检测卷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新几内亚岛属新生代构造区,地壳很不稳定。岛内地势起伏较大,北部山脉直逼海岸,十分陡峭;中央山脉从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境,大部分在海拔4 000 m以上;南部地势低平,是世界最大沼泽地带之一。读图,完成1~3题。 1.新几内亚岛地壳很不稳定,是因其位于(  )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2.新几内亚岛北部海岸山脉多属于(  ) 背斜山 断块山 向斜山 火山 3.新几内亚岛南部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地壳挤压沙滩出露 地壳抬升风力沉积 地壳稳定久经侵蚀 地壳下沉流水沉积 研究表明,磷矿的形成经历了化学沉积、生物沉积、机械沉积和淋滤成矿四个阶段。某野外地质勘探队探测磷矿,得到了某地的障壁岛与成矿作用关系示意图(如图)。完成4~5题。 4.该地障壁岛的形成是因为(  ) 海水沉积 海水侵蚀 断层上升 火山喷发 5.推测该地质勘探队最适合进行磷矿勘探的地点是图中的(  ) 甲 乙 丙 丁 美国“魔鬼塔”耸立在气候干旱的怀俄明州平原上,高度有264米,塔身几乎直立,塔基处有大量碎屑物。下图为美国“魔鬼塔”的形成示意图。完成6~8题。 6.下列岩石中,与“魔鬼塔”主要组成岩石成因一致的是(  ) 玄武岩 石英岩 砂砾岩 花岗岩 7.“魔鬼塔”塔身下部有大量碎屑物,其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火山喷发 风力搬运 断层破碎 风化侵蚀 8.影响五万年来“魔鬼塔”及其周边地平面相对高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地壳运动 火山活动 岩石性质 气候变化 石板房(图1)是布依族的传统民居,是当地人将传统生态观融入地方民居的杰作,多见于布依族聚居的黔中西部。当地盛产的某种石材层理分明,易剥离成片状,用作房屋的墙面和瓦片。图2示意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据此完成9~10题。 9.根据材料判断,当地盛产的某种石材对应的岩石是(  ) 甲 乙 丙 丁 10.推测该岩石的形成过程(  ) 岩浆侵入—断裂下陷—风化侵蚀 地壳抬升—风化侵———水平挤压 外力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外力沉积—变质作用—风化侵蚀 下图示意某地垂直于地质构造线(区域性构造在地面上的延伸线,如大的断层线等)方向所作的地质剖面,图中数码为岩层编号。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a、b、c三处(  ) a、c两处地质构造线都大致呈东南—西北走向 a处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处附近多泉水出露,不宜建设大坝 c处向斜上覆岩层受外力侵蚀成谷 12.图中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中,最早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岩浆侵入 岩层断裂 沉积作用 褶皱隆起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甲为断层线,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类型的岩石。完成13~15题。 13.图中①②③④岩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最晚的是(  ) ① ② ③ ④ 14.图中山谷地貌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 岩层向下弯曲 背斜顶部受侵蚀 河流下切作用 岩石硬度差异大 15.该地未形成断块山,主要是由于该地(  ) 地质史上遭受到严重外力侵蚀 地壳长时期处于缓慢下沉状态 断层构造的规模和升降幅度小 茂密森林保护地表结构的完整 海底麻坑是一种大陆边缘海底常见的,类似火山口状的海底凹陷,通常发育在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区。天然气水合物在向海底猛烈喷发或者缓慢渗漏的过程中,可能会剥蚀海底上覆细粒沉积物,形成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海底凹坑。麻坑发育地区多出现活动断层、泥火山(泥浆与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后,堆积而成)等地质活动,麻坑不仅是海底流体活动的记录和指示,也是海底地质灾害的标志。甲图为莺歌海盆地西南海域某处麻坑分布图,乙图为麻坑剖面图。完成16~17题。 16.海底麻坑附近可(  ) 寻找海底油气资源 适宜铺设海底电缆 建造石油钻井平台 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