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06422

3.1.2 描绘世界大洲大洋分布 课件(共56张PPT) 地理晋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164440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1.2,PPT,七年级,2024,教版,地理
  • cover
(课件网) 主题三 探索地球海陆面貌 描绘世界大洲大洋分布 第二课时 海洋,浩渺无垠,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陆地,高低起伏,形态各异。地表经历数十亿年的海陆变迁。海洋和陆地是怎样分布的? 陆地和海底有哪些地形?海陆变迁是如何发生的?地球,是一本等待我们翻阅的无字书。 主题学习目标 熟悉地图的基本要素,通过阅读地形图或实地考察等方式,区别地球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大洲和大洋、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分布状况,并归纳其分布特征。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明海陆变迁和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体会证据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感受科学家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如何展示地 球的真实面貌? 主题内容 1.描绘世界大洲大洋分布 2.识别世界主要地形类型 3.解说海陆变迁 新课导入 地图能将地球表面的各种事物用图形符号的方式表现出来,绘制地图是地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认识地球表面状况需要从认识世界海陆分布状况开始。 图3-1世界海陆分布 为了便于认识地球表面,如何在图 3-1 中对陆地和海洋做进一步划分? 核心素养 理解地图与人类活动的关联:地图是人类认识世界、规划活动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学生能够理解地图如何反映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地图来规划和指导人类活动,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培养环保意识:在选用地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信息,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并学会在地理实践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人地协调观 识别地图上的区域:通过学习地图的三要素,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地图上的不同区域,包括大洲、大洋、国家、省份等。这有助于他们建立对地球表面空间分布的基本认知。 分析区域特征:在选用地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地图上的信息来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气候类型、植被分布等。这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以及这些差异性和相似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认知 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地图的学习不仅涉及地理知识,还涉及数学(如比例尺的计算)、信息技术(如电子地图的使用)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学习地图三要素和选用地图,学生可以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系统思维的培养:地图是一个系统的信息载体,它包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和空间关系。通过学习地图三要素和选用地图,学生可以培养系统思维的能力,学会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综合思维 地图的绘制和解读:学生可以通过绘制简单的地图来加深对地图三要素的理解,并通过解读地图上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他们掌握地图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地理调查和考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地图知识和技能来进行地理调查和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现象和规律,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 核心素养 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到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如渔业资源、航运通道、海洋能源等,以及海洋灾害(如海啸、台风)对人类社会的潜在威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合理利用海洋资源、防范海洋灾害的意识,形成人地和谐共生的观念。 海陆分布与人类活动:了解海陆分布的不均匀性,认识到不同地区因海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而呈现出的不同发展特点和人类活动方式。这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如何适应并影响地理环境,以及如何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地协调观 大洲大洋的识别与定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