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08340

16.2 《六国论》 课件(共4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11-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47619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6.2,六国论,课件,43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六 国 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 知人论世 第一小节 有这样一首长诗:“当年苏老泉,年已二十七。方知需用功,发奋读书籍。并同儿与女,思究圣人语。寒窗多少年,青丝根根白。父子同进京,三人皆中举。皇城咸震惊,争诵苏洵名。读书从不晚,辛勤为第一。”这首诗叙述了苏洵父子刻苦读书、终于中举名震京城的故事。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峨眉共比高 苏洵(1009 — 1066),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著称于世,故称他为“老苏”, 将他三人合称为“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后人有诗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洵27岁始发奋读书,考进士、茂才等,皆不中。嘉祐元年(1056),得欧阳修赏识,一时名声大噪。 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练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他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犀利,言必中时之过,对北宋社会的阴暗面进行毫不留情的揭露和鞭挞;但在剖析问题严重性的过程中又会巧妙地折转笔锋,淡化笔势,改变文章节奏,缓和文章语气,使人得以接受他的犀利与委婉,多体现于针砭时弊的文章中。主要作品有《嘉祐集》。 作者简介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软弱的王朝,在宋太宗以后,国势就渐渐衰弱。作者苏洵所处的北宋王朝,当时对内专制集权,对外卑躬屈膝,内忧外患,始终不绝。北宋初期,西有西夏、北有契丹(辽),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年年间,宋和辽与西夏开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外交上的妥协投降,北宋为求苟安,年年割地纳贡。 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而这样沉重的负担,全落在百始头上。国难当头,矛盾尖锐,苏洵针对这样的现实作此文,用于讽喻宋代皇帝。 写作背景 “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六国论》,谈谈六国灭亡的道理。 “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 解题 六国: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韩、赵、魏、 楚、燕、齐,一共七个国家。 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 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 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知识链接 精读课文 第二小节 正字正音 赂秦 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 小则获邑 思厥 暴霜露 无厌 草芥 洎牧 或未易量 当与秦相较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月割 lù sànɡ shuài yé yì jué pù yàn jiè jì liánɡ wéi xuē tǎng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破灭:灭亡 兵:兵器、武器 利:锋利 战:动词,打仗、作战 善:形容词,好 弊:弊病 赂秦:以财物赠予秦国,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赂,赠送财物。 而:连词,表因果 之:助词、的 “破灭之道也。” 判断句 道:原因 或曰:有人说。 或:不定代词,有的人。 互丧:相继灭亡 率:全都、一概 耶:助词,表疑问,吗 者:....的国家 完:形→动 保全 以:介词,因为 盖:因为 “弊在赂秦也。” 判断句 第一段 六国被灭,并不是(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就在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使自己的力量亏损,(这)是被灭的原因。有人会问:“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