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08341

16.2 《六国论》 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12-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64612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6.2,六国论,课件,35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六国论 苏 洵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人称“老苏”。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送二子入京应试,以文章谒见欧阳修。欧阳修上其书于朝,公卿士大夫争相传阅,名动京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参与修纂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三字经》 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 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 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祐集》。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解 题 “六国”:战国时代除秦国以外的燕、赵、韩、魏、齐、楚六个诸侯国。 “论”: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 ①政论: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 ②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朝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六国论”———六国破灭之论,即“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北宋建国往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作者想通过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来委婉地提醒当朝统治者。 写作背景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武器 亏损 相继 全都 因为 原因 动词,保全 弊端 连词,因为 疏通文意 六国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战术(打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有人 秦灭六国时间表 前230年,灭韩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六国割地史实 前290年 韩割武遂予秦 前280年 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前275年 魏割温予秦 前273年 魏割南阳予秦 ……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赂秦:力亏 (韩魏楚) 不赂者:盖失强援 (齐燕赵) 弊在赂秦 总 分 总 本段论证思路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思考:此处的“或”(有的人)是谁? “或”———对苏洵的“弊在赂秦”论持怀疑或反对意见的人。 学一招:“引入假想敌” 所谓“假想敌”,是指作者在议论某一问题时,要考虑到反对者的意见或观点,并对此进行分析说理的一种论证方法。议论文写作中恰当创设假想敌,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消除读者疑虑,有效增强议论的严谨性。 标志性术语:或许有人会说、有人认为、也许有人提出……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