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08875

2.5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共24张PPT)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4-11-25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89278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二,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物理
  • cover
(课件网) 第二章 机械振动 第5节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曾经有个广东人到瑞士旅游,看到摆钟很漂亮,就买了一个回家,但是回到广东之后发现摆钟计时不准了,而在瑞士买的时候是很准的。后来就打电话投诉,但经过鉴定摆钟的质量是没有问题的。那问题出现在哪里?摆钟是走慢了还是走快了?如何进行校准呢?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 我们知道,这里摆长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是重力加速度g发生了变化。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了解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分布,对地球物理学、航空航天技术及大地测量等领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就需要了解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1. 会依据单摆周期公式确定实验思路。 2. 能设计实验方案,会正确安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操作。 3. 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单摆的摆长,能正确使用停表测量单摆的振动周期。 4. 能正确处理数据,测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5. 能从多个角度进行实验误差分析。 二 、实验思路 利用单摆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单摆在摆角小于5°时的振动可近似为简谐运动, 由T=2π,得g= 只要测出单摆的摆长 l 和周期 T,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一 、实验目的 三、实验装置 铁架台(带铁夹),中心有孔的金属小球,约1m长的细线,米尺,游标卡尺(选用),停表 PK PK PK 有弹力 无弹力 √ √ √ 2.物理量的测量 (1)摆长的测量 方法一:用刻度尺直接侧量小球球心与悬挂点之间的距离作为摆长。 方法二:用刻度尺先测量悬挂点与小球上端之间的距离,再测量悬挂点与小球下端之间的距离,则可得摆长 四、实验步骤 1. 做单摆:取约1米长的线绳穿过带孔的小钢球,并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结,然后用夹子固定在桌边的铁架台上。 方法三 ①用米尺量出悬线长,准确到毫米。 ②用游标卡尺测摆球直径 算出半径r,也准确到毫米。 ③摆长:。 0 5 10 0 1 (2)测周期 用停表测量单摆的周期。 方法①:测量单摆做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它的周期的测值。 方法②:测量单摆做多次全振动(例如几十次)的时间,然后通过计算求出它的周期的测量值. 思考:以上用停表测量单摆的周期,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方法②可以减少停表的测量误差,是最优方法。 3. 求重力加速度:把测得的周期和摆长的数值代入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来。 4.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计算出每次实验的重力加速度。最后求出几次实验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即可看作本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2分7.6秒 0 31 2 33 4 35 6 37 8 39 41 10 43 12 14 45 16 47 18 49 20 51 22 53 24 26 55 57 28 59 0 1 2 6 7 8 9 10 11 3 4 5 12 13 14 秒表的读数 秒表的读数 1分51.4秒 0 31 2 33 4 35 6 37 8 39 41 10 43 12 14 45 16 47 18 49 20 51 22 53 24 26 55 57 28 59 0 1 2 6 7 8 9 10 11 3 4 5 12 13 14 五、数据分析 每改变一次摆长,将相应的l和T代入公式 中求出g值,最后求出g的平均值。设计如表所示实验表格 实验次数 摆长l(m) 周期T(s) 加速度g(m/s2) g的平均值 1 2 3 平均值法 由T=2π 得T2= l 作出T2-l图像,即以T2为纵轴,以l为横轴。其斜率 ,由图像的斜率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图像法 六、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 主要来自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悬点是否固定,摆球和摆长是否符合要求,最大摆角是否不超过5,是否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等。 2、偶然误差 ( 1 )主要来自于时间测量,测量时间时要求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在记次数时不能漏记或多记。同时应多次测量,再对多次测量结果求平均值。 ( 2 )测长度和摆球直径时,读数也容易产生误差。秒表读数读到秒的十分位即可。 七、注意事项 1.选择细线时应选择细、轻而且不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